大家都知道,每晚保持7到9小时的充足睡眠对健康至关重要。然而,台湾复健科医生王思恒指出,一项研究发现,比起单纯的睡眠时长,固定作息时间对健康的影响更显著。如果每天能在固定时间起床和入睡,死亡风险可以降低20%到48%。
研究:睡眠规律胜过睡眠时长
王思恒医生在Facebook分享了一篇发表在《睡眠》期刊的研究。这项研究涵盖6万多名参与者,通过加速度计记录他们一周的睡眠模式,发现作息规律性与健康风险紧密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规律作息的参与者在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率上明显降低。
为何规律作息如此重要?
科学家认为,规律的睡眠-清醒周期有助于稳定生理时钟,进而调节激素分泌,例如皮质醇和褪黑激素。这些激素影响新陈代谢、免疫系统功能,以及抑制肿瘤基因的活性。此外,睡眠不规律可能导致以下健康问题:
- 血压升高
- 炎症反应增强
- 胰岛素敏感度下降
- 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
睡眠品质同样关键
不规律作息还会造成睡眠片段化,阻碍深度睡眠的形成,进一步影响整体健康。尽管如此,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例如观察时间仅为一周,未能充分反映长期睡眠模式。而研究对象以年龄较大的白人族群为主,结果未必适用于不同种族和年龄层。此外,健康状况不佳的人可能更难保持规律作息,这种逆因果关系也需注意。
医生建议:如何实现规律作息?
王思恒医生根据研究提出实用建议:
- 固定起床时间:即使前晚没睡好,也要按时起床,避免打乱生理时钟。
- 适度灵活的入睡时间:上床时间可以稍作调整,例如设定在10:30到11:30之间,但避免过度偏离。
- 假日也保持规律:周末避免大幅改变作息,减少“社交时差”对生理时钟的干扰。
通过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不仅能提高睡眠品质,还能有效降低多种健康风险。健康从好睡眠开始,今天就试着调整自己的作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