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诉庭于本月6日裁定,前首相纳吉针对居家服刑谕令的上诉胜诉,案件将于13日回到吉隆坡高庭重审。此次翻案的关键在于纳吉律师沙菲宜出示了一封来自彭亨王宫的信函,证实了前国家元首确实曾发出附加谕令。
居家服刑与法律争议
尽管市面上不少希盟支持者坚称,国会尚未通过居家服刑法令,即使高庭判决对纳吉有利,他也未必能真正居家服刑。然而,这种论点显然忽略了国家元首在宪法中享有的全面赦免特权。如果元首的赦免权具有法律效力,那么居家服刑的合法性便无可争议,因此不应与尚在国会审议中的法令相提并论。
判决公布后,辩方并未进一步向联邦法院上诉,也未质疑附加谕令的真实性,等于默认其存在。这一优势让纳吉团队占据了舆论高地,未来的发展对他们来说十分有利。
马达尼政府面临质疑
此次判决无疑让首相安华和团结政府陷入政治危机。自去年4月副首相扎希首次提及居家服刑谕令以来,马达尼政府高层从总检察长、部长到首相,都对该谕令一概否认或称不知情。然而,如今上诉庭的判决证明谕令确实存在,这不仅让团结政府的公信力大打折扣,也使其面对严重的政治信任危机。
谁在隐瞒真相?
在安华对事实真相作出正面回应之前,马达尼政府内部显得混乱不堪。内政部长赛夫丁声称监狱局从未接获相关特赦令文件,通讯部长法米表示未曾看到有关谕令,首相政治秘书莫哈末则坚称没有隐瞒。然而,这些含糊其辞的回应显然无法掩盖上诉庭裁决的分量。公众迫切需要知道,这份谕令究竟是被谁隐瞒的?
更令人关注的是,行动党秘书长陆兆福的一番表态。他声称“特赦局并无行动党代表”,这暴露了行动党虽在政府中占据席位,却缺乏实际权力的尴尬局面。质疑随之而来:在过去一年中,纳吉获得特赦的消息是否从未引起行动党40名议员的关注?为何他们未向首相提出任何质询?网民纷纷质问,行动党究竟在装什么?
政治与舆论的双重效应
纳吉是否能居家服刑的争议,已经不再只是一个单纯的司法案件,而是对团结政府根基的重大考验。在舆论场中,纳吉从一个被定罪的前首相,摇身一变成为某种程度上的“受害者”,甚至赢得了部分原本不属于他的同情。而安华则从一位以改革为口号上台的首相,被塑造成失信于公众、甚至藐视王室的说谎者。
与此同时,伊斯兰党更在背后推波助澜,加剧了马来社群对安华的不满情绪。对安华个人和团结政府的负面效应,正如雪球般越滚越大。首相上个月才信心满满地表示,“如果现在举行大选,团结政府会获胜。”然而,眼下的局势让这句话听起来尤为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