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人类的生活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切身体会到人工智能对教育领域带来的巨大冲击与变革。

用更直白的话来说,当今的教育模式,尤其是高等教育模式,是否还能满足快速发展的时代需求?

马斯克的质疑:大学学位是否过时?
科技巨头兼世界首富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曾直言不讳地表示,“大学学位被高估了”(College degree is overrated)。他指出,耗时三到四年的大学教育,往往伴随着高昂的费用和沉重的债务,却未能提供学生真正需要的实用技能。

笔者认为,马斯克的观点并非否定高等教育本身,而是强调其与当今社会快速变化的需求之间存在脱节。因此,他倡导年轻人应更多关注实际技能的掌握与应用。

毕业生的现实困境
马斯克的观点在马来西亚的高等教育环境中同样引人深思。根据国库控股研究院(Khazanah Research Institute)的数据,本地毕业生中有80%来自B40低收入群体,其中约40%依赖国家高等教育基金局(PTPTN)的贷款完成学业。

但现实是,许多毕业生即使工作10年后,月收入仍不足2000令吉。这使得偿还学贷成为一大难题,甚至连每月50令吉的最低还款额都显得捉襟见肘。

更雪上加霜的是,由于公共交通的不便,这些毕业生往往需要借贷购买交通工具,以应付日常通勤。结果,他们每月的贷款还款额占收入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却难以为生活中的隐性成本做好准备。

高等教育与市场需求的错配
问题的根源在哪里?数据显示,劳动力市场中,高技能职位(即高薪岗位)仅占25%,而半技能职位占62%,低技能职位则占13%。当越来越多的人拥有大专文凭,导致毕业生供过于求时,他们自然难以找到理想的高薪工作。

简言之,一方面是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与市场技能需求不匹配;另一方面是国家缺乏足够的高薪高技能产业作为支撑。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年轻人选择投身创业、成为网红,或探索其他独立事业的原因。他们的选择背后,反映出当前经济和社会现实未能为毕业生提供足够的发展机会。

全球性问题与国家应对策略
遗憾的是,这种现象并非马来西亚独有,许多国家同样面临类似的挑战。

为应对上述问题,我国高等教育部正在制定2025-2035年高等教育发展蓝图,旨在将马来西亚打造成东盟的大学研究中心。此外,高教部计划由本土专家全面主导和设计本地教育体系,不再依赖外国顾问。

虽然这一愿景令人期待,但笔者希望政府在实施过程中能保持开放心态,避免闭门造车。即便是教育体系享誉世界的新加坡,自独立以来仍不断吸纳国际专家的建议,推动教育创新与改革。

年轻人是否应该上大学?
回到文章的核心问题:年轻人是否还需要接受大学教育?答案显然是肯定的。一纸文凭往往是许多职业的入门门槛,缺乏文凭可能导致求职机会受限。

但与此同时,学生也必须主动学习,紧跟职场需求的变化。只有具备与时俱进的能力和适应性,你才能成为未来雇主的首选。

总之,高等教育依然重要,但其模式与内容需要与时代接轨。无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学生,都需在这场变革中积极调整,才能在人工智能引领的未来占据一席之地。

上一则新闻李梓嘉新教练人选浮出水面
下一侧新闻石狮被搞得走样搞笑 砂拉越有民众深感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