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是少数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之一,全国有9位州统治者、4位州元首以及一位国家元首,这些象征传统与权威的领袖几乎每个月都会在不同州属主持册封仪式,场面隆重且持续数日。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册封勋衔的初衷似乎逐渐被稀释。柔佛州苏丹依布拉欣曾形象地调侃:“如今走在街上,随便丢一颗石头,不仅会砸到一名‘拿督’,甚至反弹后还会再撞上另一名‘拿督’。”这番言论虽带幽默,却揭示了勋衔泛滥的问题。

诚然,许多勋衔获得者确实实至名归,他们在各自领域中作出卓越贡献,为国家与社会带来正面影响。然而,也有一些人以劣行败坏了勋衔的声誉,比如某些“拿督斯里”牵涉打架、诈骗或毒品犯罪,这让“拿督”这一称号不再能单纯体现品德与贡献。

不同州属在不同时期对册封标准的解读却存在差异。有些州属的标准松散,甚至让一些对社会贡献寥寥、仅因私人关系而被推荐的人士也能获勋。例如,笔者的一位朋友因资助某慈善基金并与一位政治人物关系良好,便获得了册封。这种情况不免令人感慨,勋衔的象征意义逐渐被稀释。

更令人遗憾的是,一些获勋人士并未以身作则,反而利用勋衔彰显优越感,甚至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傲慢与霸道。例如,在公共场合欺压服务员或利用衔头谋取私利,这样的行为不仅破坏了个人形象,更损害了勋衔的整体尊严。

在马来社交圈中,甚至流传着一种避免冒犯的“潜规则”:不认识对方时,直接称呼“拿督”,若发现对方级别更高,再补上一句“哦,您是拿督斯里还是丹斯里?”这种现象虽略显讽刺,却真实反映出勋衔泛滥所带来的困扰。

过去,成为“拿督”或“丹斯里”是一项严格的审核过程,勋衔代表了对社会贡献的高度认可,获封者往往是道德与成就的楷模。然而,如今即使是鲜为人知的小商人,只要捐出足够的款项,也可能获得这份荣誉。这样的变化让人不禁发问:“他到底为社会作出了什么贡献?”

当然,值得欣慰的是,一些州属已经开始收紧册封标准,例如要求候选人达到一定年龄、提供具体贡献证明并接受严格审核。这些改革措施为恢复勋衔的尊严迈出了重要一步。

尽管如此,仍有一些获勋人士的品行与荣誉不符。为避免冒犯他人,笔者在某些场合往往沿用马来社交圈的“潜规则”,并补充一句:“请问您是拿督,还是拿督斯里?”虽然玩笑成分居多,但这也折射出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勋衔的荣誉与价值,终究需要获得者以实际行动去捍卫与体现。

上一则新闻大马导演炫彩兰博基尼惹祸?奥迪追尾豪华休旅车
下一侧新闻需要多少钱才能退休?做到死也没钱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