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的名称意为“基督弥撒”,其中“弥撒”是教会举行的一种礼拜仪式。每年12月25日被西方视为耶稣的诞辰,因此圣诞节也被称为“耶诞节”。根据宗教传说,耶稣由童贞女玛利亚因圣灵感孕,在马槽中诞生。“耶稣”一名寓意拯救百姓脱离罪恶。如今,圣诞树与一位身穿红袍、戴红帽的白胡子老人已成为圣诞节的象征。

朝鲜半岛第一位天主教司铎金大建(1821-1846),圣名为安德鲁(Andrew),也是朝鲜历史上首位殉道的神父。1836年,年仅15岁的金大建领洗,并与同伴前往澳门修习神学。随后,他在上海晋铎成为神父,返回朝鲜从事传教工作。然而,当时的朝鲜正处于丰壤赵氏势道政治时期,天主教被视为异端,遭到严厉镇压。1846年9月16日,金大建以“妖言惑众”罪名被处以枭首示众,年仅26岁。

金大建的作品《太后玛利亚和康斯坦丁》留存至今,成为一幅具有象征意义的韩版耶稣像。韩国民间将画中人物视作“李玛利”(玛利亚)与“朴稣”(耶稣)。此画引发了“韩诞节”概念的兴起——即韩国版本的圣诞节。更有“merry korensmas”字样出现在图像上,意为“韩诞节快乐”,这实际上是“Merry Korean Christmas”的缩写,后来因简化而形成。

近年来,随着西方圣诞节在韩国的普及,“韩诞节”逐渐被韩国民众接受,并以金大建的历史画像作为依据,有韩国学者甚至提出圣诞节起源于韩国。这一说法引起了国际媒体的关注,并伴随着夸大的报道,甚至传出“韩国人认定圣诞树起源于韩国”的说法。此类争议在韩国社交网络上掀起热议,同时也引发了中国网友的反感,部分人担忧韩国正“抢夺”圣诞节的文化符号,类似端午节被韩国成功申遗的事件。

然而,深入探讨不难发现,这或许并非文化“抢夺”。当年西方传教士在全球各地传播基督教时,为了使信仰更容易被不同文化接受,支持将耶稣形象进行“本土化”,以适应当地社会与文化环境。这种“普世化”与“本土化”交织的运动,使得不同地区诞生了各具特色的耶稣形象。例如非洲的黑皮肤耶稣、韩国的“朴稣”,以及中国的黄皮肤耶稣和玛利亚等。

明末时期,中国皇室曾笃信天主教。太子朱慈煊取教名“康斯坦丁”,王皇后取名“海伦娜”,而马太后则被称为“玛利亚”。这些历史现象表明,基督教在传播过程中不断与本土文化融合,形成独特的宗教表达。因此,韩版耶稣与“韩诞节”的出现,并非特例,而是基督教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适应与演变的结果。

上一则新闻沙巴再发生地震 气象局将继续监测
下一侧新闻为何圣诞节要交换礼物?圣诞节由来与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