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与一位大学讲师聊起她在教授对外汉语的经历,了解到她的课程非常受欢迎,每个学期都有许多马来学生争相报名。她的故事让我想起了自己教过的几位马来学生——我的同事之子女,他们在另一所中学学习华文。

那四姐弟都报考了华文,每周同事都会安排他们到我家补习。虽然身处多元文化的马来西亚,但学习华文对他们而言并非理所当然的选择。因兴趣而学,他们态度认真,成绩优异。而相比之下,一些对华文兴趣缺乏的华裔学生却常让我感到一丝遗憾。

这些华裔学生中,不乏具备语言天赋者,却因种种理由对母语提不起兴趣。他们抱怨华文功课繁重、字难写,甚至将华文视为学习生活中的负担。一些学生干脆选择放弃,母语成了他们眼中无法逾越的大山。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越来越多学生选择学习英语或其他外语,这种追求无可厚非。然而,母语不仅仅是一门语言,它承载着我们的文化、历史与情感,象征着我们的身份。如何让孩子们明白,放弃母语意味着切断文化的根?若以严肃的态度说教,可能吓退他们;若用轻松的方式警醒,又有几人能真正领悟?

母语的传承与挑战

我曾在课堂上问那些不愿学习华文的学生:“如果以后真的不必上华文课,你们会开心吗?”他们无动于衷的反应让我倍感挫败。但庆幸的是,还有一些学生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给了我继续前行的动力。

这种在无力感与希望间反复挣扎的状态,伴随了我20多年的教学生涯。尽管有些学生失去了兴趣,尽管有些人半途而废,我依然相信,只要在课堂上播下希望的种子,总有一天,它们会在某些学生心中悄然发芽。

当华裔学生选择放弃母语时,许多友族同胞却在努力学习华文。为了更好地融入多元文化社会,或者争取更多机会,他们主动学习华语,在教育、商业、演艺及国际交流等领域展现才华。他们的努力,无疑为华文注入了更多的意义。

学习华文不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关乎身份认同、文化传承与自信的建立。而作为一名华文教师,这既是我的挑战,也是我的使命。我始终坚信,那些被种下的种子,会在他们未来的人生中开花结果。

上一则新闻老母跟团去旅游!回来竟背「10年房贷」
下一侧新闻每1秒就有1老人跌倒 民众应小心家中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