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名20岁男子毛宇(化名)因喜欢小动物,经常在外逗猫、喂猫。两个月前,他因一次喂食流浪猫时被抓伤鼻翼,随后出现头痛、颈部酸痛、发热咳嗽等症状。起初以为是感冒的他自行服药,但病情始终未见好转。
毛宇前往县级医院接受治疗,住院9天后症状依旧反复,体温最高达40℃,并出现视力减退、右眼视野缺损等问题。随后,他到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感染科就诊,被确诊为“猫抓病”(Cat Scratch Disease,简称CSD)。
什么是猫抓病?
新华医院感染科副主任阮正上解释,猫抓病是一种由汉氏巴尔通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通常通过被携带病菌的猫抓伤或咬伤传播。幼猫和流浪猫更容易携带这种病菌。
典型症状:
- 淋巴结肿大:靠近受伤部位的腋窝、颈部或腹股沟区可能出现肿胀,伴随疼痛。
- 全身症状:包括发热、头痛、疲劳、肌肉疼痛和食欲不振等。
- 眼科表现:少数病例可能引发视网膜炎或神经炎,导致眼红、视力下降等。
阮正上提到,患者的眼底检查呈现类似“绚烂烟花”的特征,是猫抓病的典型表现之一。在确诊后,毛宇经过及时治疗顺利出院,视力也显著恢复。
如何减少感染风险?
医生提醒以下几点:
- 注意宠物卫生:定期为家中宠物驱虫,保持清洁。
- 避免激烈接触幼猫:尤其是免疫力较弱的人群,如儿童。
- 及时清洁伤口:被猫抓伤或咬伤后,应立即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清洗伤口,并用消毒液消毒。
- 留意症状:若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或伤口红肿等异常,应尽早就医。
特别提醒
虽然猫抓病的病菌来源于猫,但并非所有猫都携带这种病菌,被感染猫抓伤也未必一定发病。医生强调,人们在关注狂犬病的同时,也需提高对猫抓病的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