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一名六旬退休女子因误信“警长”涉嫌洗钱的说法,即便家人多次提醒是骗局,她依然深信不疑,最终在短短一个月内损失近120万新元(约396万令吉)。
根据《8视界新闻网》报道,这名67岁的受害者化名为格瑞丝(Grace)。今年5月底,她在中国海南探亲时接到一通自称是华侨银行职员的电话,对方表示她的信用卡在一间家具电器店消费了8000新元,并询问是否知情。对此,格瑞丝感到非常意外。
随后,对方以“善意提醒”的方式声称她的信用卡可能已被盗用,并将电话转接给一名自称“警长”的男子。
“警长”语气严肃地警告:“你可能涉及一起洗钱案件,必须立即配合调查。”他还要求格瑞丝单独接听电话,锁上房门,并不要告诉家人。
一步步落入骗局
格瑞丝表示,自己因害怕惹上麻烦,选择完全配合对方的要求。“当时新闻经常报道大规模洗钱案件,我非常担心被牵连进去。”在长达3小时的通话中,家人起了疑心,不断敲门提醒她:“快开门,这可能是诈骗!”但格瑞丝已深信“警长”,坚持称:“不是诈骗,等我回国再处理。”
回到新加坡后,格瑞丝继续与“警长”保持密切联系。对方频繁通过WhatsApp发消息,甚至关心她的日常生活,以进一步赢得她的信任。同时,“警长”每隔两三天更换电话号码,避免身份暴露。
在此期间,格瑞丝收到伪造的调查文件,上面写着“你正被调查”,并要求她将资金转入不同账户以核实其合法性。
14次转账 损失惨重
短短一个月内,格瑞丝在“警长”的指示下共进行14次转账,总金额接近120万新元(约396万令吉)。对方以输入验证码的方式掩盖真实目的,称这只是“案件调查流程”,而非转账,导致格瑞丝误以为资金仍在自己账户中。
银行拦截最后一笔汇款
最终,这起骗局因华侨银行反诈骗调查员傅仰辉的警觉被揭发。他在6月21日监控商业账户时发现异常交易。涉案账户在开设后短短几天内便频繁接收高额汇款,其中包括格瑞丝的款项。
傅仰辉随后报警,反诈骗高级调查员李伟明介入调查,并与格瑞丝联系。然而,她起初拒绝相信自己被骗,直至6月27日才愿意与警方见面。
经调查,格瑞丝已向多个账户转账,总损失达120万新元。所幸,华侨银行成功追回近10万新元,并拦截最后一笔20万新元的转账。
心理创伤仍未痊愈
尽管骗局已过去数月,格瑞丝仍未从打击中完全恢复。“我至今不敢细算到底损失了多少,每次想到这件事都感到害怕。”她目前只向姐姐坦白,其他家人依然不知情。为了自我疗愈,她依靠信仰和祈祷寻求安慰。
诈骗案持续攀升
根据新加坡警方与金融管理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10月期间,共接获至少1100起冒充政府官员诈骗案,比去年同期的680起几乎翻倍,总损失金额达1亿2000万新元(约3亿9600万令吉)。
诈骗者通常伪装成银行或执法人员,以假文件、假徽章取得受害者信任,声称其涉嫌犯罪,要求将资金转入所谓的“调查账户”。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提醒公众,银行不会将客户电话转接至警方或其他机构,如遇类似电话,应立刻挂断并通过官方渠道核实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