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医疗保险继续以当前方式发展,未来可能只能保障高收入、相对健康的年轻人与中年人,而那些更需要医疗照护的群体,如年长者或患病者,将难以依赖医疗保险作为稳妥的医药融资工具。
《马来西亚前锋报》日前报道,许多保单持有人已接获明年医疗保险保费涨价的通知,涨幅甚至高达70%,令不少人考虑是否继续续保。
这一消息再次引发了关于医疗保险的广泛讨论。然而,医疗保费上涨并非新鲜话题。早在11月11日,财政部副部长林慧英就已召集多名国会议员与国家银行展开讨论,针对医疗保费连年上涨的问题展开交流。
根据国家银行的说法,保费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理赔案件数量与理赔金额不断增加,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马来西亚的保险业受到严格监管,保费的调整并非由保险公司单方面决定,而是需获得国家银行的批准。换句话说,相较于许多其他领域的价格上涨,医疗保费的调整背后通常有更明确的数据支持。
尽管如此,仍有人认为保险公司整体盈利状况良好,因此质疑涨价的合理性。然而,保险公司作为盈利性机构,本身并未以慈善目的经营医疗保险,保单持有人也无法要求保险公司在亏本的情况下维持保费不变。事实上,消费者完全有权选择断保或转向其他保险产品,这正是自由市场和契约精神的体现。
不过,业内人士指出,一些保险公司的内部操作模式可能值得监管机构关注。即使在同一保险公司内,不同保单配套的保费涨幅往往存在较大差异。国家银行通常会根据具体配套的理赔数据批准涨幅比例。然而,保险公司常以“推陈出新”的方式推出新产品,通过更新保单配套吸引新客户,同时替代旧配套。
这些新产品通常设有更高的年度或终身索赔限额,以满足不断攀升的医疗费用需求。然而,当年轻健康的客户选择新配套时,旧配套的“风险池”逐渐被年长者和理赔率较高的保单持有人占据。再加上愿意从旧配套“升级”至新配套的客户往往是健康状况较好的群体,这进一步加剧了旧配套中理赔风险的集中化。
简而言之,新配套吸引了健康的年轻客户,而旧配套则逐渐成为高理赔风险的集中区。结果是,旧配套的理赔金额不断攀升,迫使保险公司向国家银行申请大幅调涨保费。这种涨幅虽然惊人,但却往往有数据支持。对于消费者而言,这种局面让旧配套的医疗保险越来越难以承受,医疗保险的公平性与可持续性也面临更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