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带血可能是痔疮的表现,也可能是大肠癌的症状,如何区分这两者呢?台湾大肠直肠外科医师钟云霓指出,如果排便出血伴随异常的黏液和腥臭味,并且经常发生,这可能不是单纯的痔疮。她还提醒,每年会发现1到2例病例,是同时存在痔疮和直肠癌的情况。她建议,如果出血持续超过两周没有缓解,应尽早就医检查。
在《健康晚点名》节目中,钟云霓医师表示,判断是痔疮还是大肠癌并不容易。因为痔疮的位置和大肠癌、肠息肉的位置相近,都在肛门附近,所以当出现鲜红色血便时,可能是由于息肉或癌症引起,也可能是痔疮所致,甚至可能同时存在这两种问题。
钟云霓接着解释,人体大肠长约150公分,呈“ㄇ”形状,出血的位置越靠近肛门,血液通常越鲜红,而越靠近大肠深处,血液颜色就会越深,且常带有黏液。如果排便出血时,伴随有异常的黏液和腥臭味,且反复发生,就很可能不是简单的痔疮。
她还指出,若排便时有疼痛感,通常不太可能是癌症;而如果只有鲜红色血液,且血量不大,滴入马桶或擦拭时有少量血迹,那么这可能是痔疮出血,可以稍作观察。但如果出血持续超过两周未见改善,建议尽快就医检查。
钟云霓补充,每年在诊所中,都会发现1到2例同时患有痔疮和直肠癌的患者。因此,若发现长时间的出血,应尽早就医,进行检查以排除潜在的风险。
除了血便外,钟云霓还提醒,如果出现排便习惯改变、肠道不适感、粪便变细或体重明显下降等症状,可能是肠道内存在肿瘤,需尽早就医筛查,不可掉以轻心。
此外,卫生福利部国健署提醒,40岁以上有家族大肠癌史或1公分以上大肠息肉的人群,应每1至2年做一次大肠癌筛查。随着大肠癌的年轻化趋势,30岁时可进行第一次大肠镜检查,以后每5至10年检查一次,以减少发生重大健康问题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