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看全世界的大学入学机制,我国的国立大学入学大概是最多包袱那一类,除了长久以来土著、非土著的录取比例外,近年来还有预科班与中六两种学制不同引发的争议。如今为了处理一年制预科班与18个月制中六种课程之间的落差,高教部更建议要实行统一考试制度,试图解决两种学制带来的问题。从这方面看来,高教部很显然想要拨乱反正,但一个统一考试制度就能够扭转乾坤吗?

又或者说,进行统一考试制度来决定谁能进入大学这种模式还能够满足今天大学人才培育的需求吗?如今的大学教育源自欧洲的教会,最早的大学是仅有少数社会精英阶级才能够享受的特权,能够挤入大学受教育的非富即贵,平民百姓如果有机会进入大学的窄门,就意味着鸡犬升天,而今天国内很多人仍对大学教育有着这种过时的期待,总以为进入大学人生就会成功。

只是半个世纪来随着全球教育资源的增加,各国的教育普及下,大学早已经成为基本学历,因此我国大学入学机制是否还需要继承过去的保守方式?尤其是随着交通与网络科技的发展与革新,未来全球人力的流动将成为常态,我国大学毕业生是否能够在这种新常态中安身立命是大学教育管理者需要去思考的问题。

受限于我国独有的国情与社会文化条件,使得大学学额成为数十年来难解的政治课题,但凡教育遇上政治,政治就会凌驾在教育专业之上,未来的国家主人翁注定会被牺牲,数十年来我国已经有不少精英因为如此原因来被迫外流,令我国在人力资源管理与国家产业发展上处于被动的情况,失去许多先机。

今天全球科技发展迅速,即使人工智能再怎么先进,背后还是需要人类的使用与整合,国家必须要在这个时候思考如何抢占发展先机,如果我们仍在为谁可以进入大学争论不休,那必然会失去重要的人力资源,结果肯定会在这场竞争中失去优势,沦为陪跑的角色。

闭门造车的时代已经过去,今天主导全球竞争的是跨国集团与国际企业,国家更多时候只能够扮演辅助的角色,谁能够提供企业主所需要的人力和资源,谁就能吸引大集团的投资,从而掌握发展契机,如果我们继续困在过去的思维,仍纠结在哪一个群体可以获得更多的名额,那只会沦为未来失败的笑话而已。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真心希望国家领导人能够有魄力的甩脱不合时宜的包袱,带领国家走向改革与发展,在全球人才竞争的战场中走出一条属于我们的路。

上一则新闻打完疫苗后肢体无力 少女不适患罕病
下一侧新闻林艾萱:贪婪的人才会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