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被称为“无声杀手”,近年来已夺走不少知名人士的生命,包括台湾裕隆集团董事长严凯泰、演员安迪,以及香港武侠片明星徐少强等。在大众认知中,香烟、槟榔、酒精以及高温热饮都是引发食道癌的主要风险因素。然而,台湾一名29岁的男子虽无这些不良习惯,但因长期患有胃食道逆流却未加重视,仅靠自行购买成药应对,最终因病情恶化而确诊为食道癌。
根据卫生福利部的统计数据,2023年有2064人死于食道癌。肝胆肠胃科医生萧敦仁在节目《医点不夸张》中指出,因男性使用香烟、槟榔、酒的比例远高于女性,导致食道癌患者中男性居多,男女比例为9:1。同时,亚洲人罹患食道癌的比例高达全球的80%,其中台湾是食道癌的高发地区,这与民众爱喝热茶、热汤等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萧敦仁提到,食道癌的好发年龄多在50至70岁,平均发病年龄为59岁。但他曾诊断过一名29岁的年轻患者,该患者长期受胃食道逆流困扰,却未及时就医,而是自行购药控制病情,直到症状加重才求医,确诊为食道癌。萧敦仁解释,长期胃酸倒流会损伤食道黏膜,虽然与因热饮或香槟酒等导致的鳞状细胞癌有所不同,但腺瘤类型的食道癌仍占约10%。
他还警告说,台湾每四人中就有一人患有胃食道逆流,这种情况会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风险。由于目前尚无有效的筛查工具,医师陈志毅强调,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至关重要。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研究,饮用温度超过65°C的热饮是食道癌的潜在致癌因子,过烫饮食的罹癌风险比普通饮食高出1.92倍,因此建议食物降温后再食用。
此外,美国癌症协会指出,烟草制品是食道癌的主要风险因素,抽烟、饮酒和嚼槟榔会增加多种癌症的发生几率。饮食方面,烟熏、烧烤、腌制和加工肉类食品中常含有防腐剂亚硝酸盐,与食物中的二级胺结合后形成的亚硝胺已被证实为致癌物质,增加食道癌风险。因此,建议减少食用此类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蔬菜水果,以降低罹癌风险。
陈志毅提醒,食道癌的症状包括吞咽困难、吞咽时异物感或疼痛、食物逆流、火烧心、声音嘶哑、体重下降、上腹疼痛以及持续咳嗽等。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建议民众提高警觉,注意自身健康,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争取黄金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