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来西亚,种族和宗教议题时不时就成为政治人物炒作的工具,试图借此在民众眼中塑造“英雄”形象。从几年前要求拆除教堂十字架的争议,到近期的“真主袜”事件,再到强制性清真认证的讨论,这些话题往往引发民众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近年来,巴生谷一带的一些日本餐厅和海鲜餐厅挂上了 “No Pork, No Lard” 的提示牌,吸引了不少穆斯林上班族前来用餐。事实上,根据《可兰经》第5章第96节的记载,海鲜类食品对穆斯林是合法的:“海里的动物和食物对于你们是合法的,可以供你们和旅行者享用。”禁食猪肉的规定则在《可兰经》第2章第173节中提到:“真主只禁戒你们吃自死物、血液、猪肉,以及诵非真主之名而宰的动物。”

经文中对于饮食的戒律是明确的,但清真认证及其机构却并未出现在《可兰经》里。清真认证是后人通过伊斯兰教令(Fatwa)逐渐形成的体系,而在马来西亚,这一体系由隶属于首相署的马来西亚伊斯兰发展局(JAKIM)监管。

一直以来,餐厅是否申请清真认证都是餐厅业主自愿选择的。然而,近日政府提出的“强制性”要求,即所有不售卖猪肉和酒精饮料的餐厅必须申请清真认证的政策,引发了广泛的争议。这一政策看似推动餐厅业务增长,但其实背后包含了复杂的程序与费用问题。除了必须每年接受清真审计外,餐厅还需雇佣至少一名清真认证执行人员(Halal Executive),无形中增加了小餐馆的经营成本。

这一政策的潜在影响不仅限于增加业主的财政负担,还可能加速国家的伊斯兰化进程,不利于马来西亚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社会结构。大集团或连锁餐饮或许能够负担这些费用,但对于小餐馆和小贩来说,这是一场沉重的打击。

幸运的是,政府最终收回成命,没有强制推行该政策。然而,未来若有政客再借此类议题兴风作浪,餐厅业主们是否需要在店内挂满十字架、佛像,才能规避清真认证的强制要求呢?

宗教与商业的交织始终敏感而复杂,如何在尊重宗教信仰的前提下维护各族群的权益,仍是需要深思的问题。

上一则新闻他不烟不酒却罹肺癌 空气污染或为主因
下一侧新闻NASA公开超清晰火星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