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的社会文化呈现出愈发宗教化的趋势,甚至比国阵执政时期更加明显。这种现象让许多支持团结政府的人感到失望,尤其是在民生问题急需解决的情况下,政府竟然将个人信仰问题置于民生议题之上。这种优先顺序的错位让人倍感无奈。
历史经验早已证明,所有的个人认同,无论是宗教、族群、文化,甚至是性别认同,都是个人的选择,只要不干涉他人,每个人都应有权自由决定。如果将这些个人认同上升为公共议题,让公权力进行干预,最终必然会导致暴力和冲突,结果不仅得不偿失,还可能引发失控的局面。
纵观历史,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从天主教会在西方文明发展中对性别、文化和科技的限制,到塔利班以宗教之名对阿富汗社会和女性的毁灭性打击,再到一些非洲独裁者以宗教规范干涉个人选择,导致内战和冲突的局面,都展示了强行干涉个人认同的危害。
国家可以基于某种宗教的善行理念进行运作,例如许多欧美国家以“上帝”之名治理国家,但必须时刻警惕避免多数暴力,保障个体的自由选择权。国家需要确保个人不受任何以认同为名的强迫和干预。
虽然这并非易事,但对于执政者来说,保持自我约束至关重要。民众也应时刻提醒政府远离这些个人认同的问题。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近几年来我国的发展却朝着相反的方向前进。
作为一个多元化社会,我们必须形成共识,确保社会对不同选择有足够的包容和友善。若将某种宗教认同通过政治手段制度化,成为公共标准,势必会引发暴力,甚至导致不可收拾的局面。
团结政府应牢记多元、开明、包容与进步的治国原则,时刻铭记我国多元的本质。不要让国家机器以宗教之名行暴力之实,否则将激化国内族群与文化的矛盾。轻则失去选民支持,重则可能重演族群冲突,带来无法挽回的伤害,最终遗留历史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