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家长期以来对巨型金块的形成机制感到疑惑,但澳洲学者的一项最新研究可能为此提供了答案。根据这项研究,地震可能在巨型金块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据外媒综合报道,地球上约75%的黄金来自石英裂隙中的矿床,理论上,金应该会随着热液均匀分布在石英脉中。然而,石英脉中的金矿往往并不均匀分布,而是聚集成大块金块。这种现象一直让科学家感到困惑。
澳洲蒙纳许大学(Monash University)的地质学家克里斯·沃伊西(Chris Voisey)带领的研究团队,于9月2日在《自然地球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新研究,揭示了金块的形成过程。他们发现,巨型金块通常出现在造山带的金矿床中,位于地下约6至12公里的深度,而这些矿床往往是在地震期间形成的。
研究指出,石英是一种压电矿物,受地质压力作用时会产生电荷。团队推测,地震产生的压力波导致岩石破裂,使富含金的热液注入石英脉中,随后石英在受到压力时产生电荷。这些电荷与溶解在热液中的金发生反应,使其沉淀并固化在石英脉中。
沃伊西解释道:「溶解在热液中的黄金优先沉积在石英脉中已有的金颗粒上。」他进一步说明:「金起到了类似电极的作用,利用石英晶体产生的电压,促使更多金累积。」随着多次地震的发生,这一过程不断重复,最终形成了巨大的金块。
然而,沃伊西也提醒,这项研究并不意味着可以轻易找到金矿。「虽然它能告诉你石英脉的位置,但不能保证这些石英脉中一定含有金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