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众所周知,但台湾心脏科医生刘中平分享了一项美国研究,指出腰围比体重更直接影响未来的心血管健康。研究显示,若腰围减小,即使体重没有明显下降,未来10年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会显著降低。相反,如果体重下降但腰围增加,心脏病风险反而更高。
刘中平在“刘中平医师的心脏科笔记”中提到,虽然瘦身减重已成为流行趋势,但许多人常遇到减重时体重减少,肚子却不见变小的困扰。
他引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与麻省总医院的联合研究报告,追踪了5490名参与者长达10年,结果显示腰围比体重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更大。研究发现,那些腰围减小的人,即便体重不变,未来10年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降低。然而,体重下降但腰围增加的人,心脏病风险却会上升。
刘中平进一步指出,美国心脏学会多次强调,腰部脂肪,特别是内脏脂肪,比体重更容易引发心脏疾病。因此,测量腰围与身高、腰围与臀围的比例比单看体重与身高比例(BMI)更能反映健康状况。
他举例说明,即使健身教练和啤酒肚男子拥有相同的体重和BMI,两人的健康状况却可能截然不同。因此,即便体重未见显著下降,若腰围依旧增大,仍需警惕潜在的健康风险。
国健署提醒,许多人忽视了定期测量腰围的重要性。根据2018年调查数据,18岁以上的民众中,有近50%超过半年没有测量腰围,甚至有15%从未量过腰围。国健署建议成年男性腰围应保持在90公分以下,女性应保持在80公分以下,并养成定期记录腰围变化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