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习惯用碗的边缘敲击鸡蛋,这种方法虽然快捷方便,但可能隐藏着细菌感染的风险,进而引发食物中毒。专家指出,用碗边敲击鸡蛋可能会使蛋壳上的沙门氏菌掉入蛋液中,如果鸡蛋没有完全煮熟,食用后可能会导致腹泻、呕吐等症状。
根据料理网站《The Kitchn》的专家建议,当鸡蛋在碗边敲裂时,可能会产生细小的蛋壳碎片,这些碎片可能携带沙门氏菌,从而污染蛋液。如果蛋液在随后的烹调过程中未完全煮熟,食用后有可能导致食物中毒。
为了减少这种风险,专家建议在坚硬、平坦的表面敲击鸡蛋,这样可以让蛋壳产生较小的裂缝,再用手小心地将蛋壳分开,从而降低蛋壳碎片和细菌进入蛋液的可能性。
毒物专家招名威也曾在社交媒体上提醒,鸡蛋外壳如果没有清洗干净,污染了蛋液,容易导致沙门氏菌中毒。因此,在打蛋前,除了要先洗净双手外,还应将蛋壳表面清洗干净,并在烹饪时确保鸡蛋完全煮熟,温度至少要达到摄氏71度,以彻底杀死沙门氏菌。
根据卫福部食药署的资料,沙门氏菌广泛存在于动物界,通常通过人类、猫狗、蟑螂、老鼠等途径污染食品。沙门氏菌引发的食物中毒在全球范围内非常常见,2018年在欧盟引发的食源性疾病中,约占三分之一,台湾排名第4。
食药署进一步解释,误食沙门氏菌后,人体通常在4至48小时内发病,症状包括腹泻、腹痛、寒颤、发烧、恶心和呕吐。虽然这些症状一般在2至3天后会自行消退,但部分患者可能成为带菌者,而约有5%的感染者可能面临更严重的健康风险。
对于因沙门氏菌感染引发的肠胃炎,食药署建议,主要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为主,不必特别使用抗生素。然而,对于新生儿、老年人、免疫系统较弱的患者,以及其他高风险人群,如果出现持续高烧或疑似菌血症等情况,应考虑使用抗生素治疗,以防止感染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