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吉隆坡印度清真寺(Masjid India)前出现了一个地洞,导致一名印度游客坠入8米深的地底。专家表示,这一事件与该地区的特殊地质条件和近期的天气模式密切相关。
国大地质工程与土壤力学专家诺莎希达指出,这种地洞的形成,很可能是由于吉隆坡早前的强降雨导致地面饱和,加速了地下水的流动,最终引发了地面塌陷。
“印度清真寺路的脆弱性是导致地洞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该地点位于巴生河与鹅麦河的交汇处,地下有许多渠道或支流流向这两条主要河流。长期以来,这些水流对地下结构进行了持续的底切侵蚀,导致土壤流动和地面沉降。”
诺莎希达在接受《新海峡时报》采访时表示。
她解释道,这种沉降在地面上形成了一个空隙,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隙逐渐扩大,特别是在地下水流侵蚀周围土壤和物质时,最终导致墙壁和土层坍塌,形成地洞。
诺莎希达指出,多个关键因素促成了这一地洞的形成。
“在喀斯特地区,地洞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尤其当地表由土壤构成,且地下存在水道或松散物质时,地洞的形成几率大幅增加。”
她还补充说,强降雨可能会重新激活那些在干燥季节处于静止状态的季节性地下通道。这些通道在雨季期间被雨水充满,进而加速了地下侵蚀过程,但这一过程往往被忽视,最终导致地面突然塌陷。
诺莎希达强调,地方当局和相关机构应迅速采取措施,加强公共安全,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她建议,应在巴生谷等城市和人口密集地区进行全面的地洞测绘和监测。
“通过使用地球物理学等地面扫描技术,识别地表下的潜在空隙至关重要。这种积极主动的方法有助于及早采取缓解措施,从而预防未来可能发生的危险地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