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显示,胃癌的高发年龄在50至70岁之间,但全球的胃癌发病率有年轻化的趋势。胃癌主要是由于胃长期慢性发炎,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或黏膜肠上皮化生等癌前病变,最终引发胃癌。
台湾胃肠肝胆科医生郑以勤指出,大部分胃癌与后天饮食习惯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很多人分不清胃痛和肚子痛的区别,其实通过疼痛的位置就可以大致区分。一般来说,胃痛的位置在上腹部,即肋骨以下和肚脐以上。胃痛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如空腹痛或饱痛,这些都是诊断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胃癌发展的四个阶段
- 慢性萎缩性胃炎: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如抽烟和幽门螺旋杆菌等慢性致炎物质会引起慢性胃发炎,导致胃萎缩,出现不可逆的“萎缩性胃炎”。急性胃发炎由明确原因引起,若不再接触致病原因,通常一周内胃粘膜会自我修复。然而,如果急性胃发炎持续两周甚至一个月,就可能演变为慢性发炎或萎缩性发炎。
- 肠化生:胃萎缩后,小肠粘膜会进入胃内,称为“肠化生”。这是胃癌的癌前病变。
- 分化不良:在肠化生基础上,细胞出现异常增生,形状和排列结构明显改变。
虽然肠胃病变一般分为“四部曲”,但并非一定要经过这四个步骤才会发展成胃癌。比如,“弥漫型胃癌”多见于年轻人,并与遗传有关。如果家中有年轻型胃癌患者,其一、二等亲建议做进一步检查。
十二指肠溃疡与胃癌
十二指肠溃疡不会增加胃癌风险,胃癌主要与幽门螺旋杆菌有关。尽管十二指肠溃疡有90%的几率伴随幽门螺旋杆菌,但目前没有研究表明其与胃癌有直接关系。需要注意的是,若十二指肠溃疡反复发作,容易导致胃出口阻塞,引发消化不良和体重减轻等问题。
胃部检查与治疗
胃部检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非侵入性检查:如抽血、吹气和粪便抗原筛检。这些方法只能检测是否存在幽门螺旋杆菌,还需进一步检查。
- 内视镜(胃镜):可以检测出慢性发炎和癌前病变,同时也能采样。
- 超音波检查:用于检查胃和胆道等部位。
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包括四合一治疗和三合一治疗。
- 四合一治疗:三种抗生素加一种胃药,一周治愈率为九成。
- 三合一治疗:两周治愈率可达八成至九成。
不论哪种治疗方案,通常需要服用药物一到两周,然后继续服用胃药2至3个月以巩固治疗。治疗结束后,建议再做幽门螺旋杆菌检测,若无细菌侵袭,则完成治疗。然而,患者未来只要卫生习惯不良、接触细菌量大和免疫力差,仍有可能再次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