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物价时代,AA制恋爱已成不少都市情侣的相处方式,但一名在新加坡工作的女生分享了自己的经历——本以为双方平摊开销很合理,然而交往数月后,她却逐渐感到爱情被「斤斤计较」耗掉温度。

她说,男友三十多岁,两人同在新加坡工作。刚交往时男方坦言自己节省,她并未放在心上,想着感情初期本就需磨合,也就没在花费上特别要求。

Advertisement

生日那天,男友送她一台 Dyson 吹风机,她起初很开心,直到得知那是从二手平台购入。虽然卖家声称未使用过,但她仍有所介意——除了对二手电器安全存疑,更是在毫无说明下被当成全新品送出,让她心里复杂。不过男友还送了一条手链当定情礼,她还是被感动了。

等到男友生日,她则亲自带他挑选 Oakley 专业骑行眼镜并配度数当礼物,希望他骑车时更安全,也算回礼。之后男友到欧洲旅行,她托他买化妆品和项链,对方还说无需给钱,当作送她,这让她感觉男友其实愿意付出。

只是相处越久,她越发现「节省」不只是习惯,而是深植生活每个细节。

吃饭几乎只去 hawker,她不反对,但偶尔想吃 $10–$15 的餐厅,男友就说「不值得」。连约会消费也坚持严格对半分。她希望男友偶尔展现一点主动承担,而不是所有费用都绝对平均。她曾提出「男方70%,女方30%」的折中方案,却被一口回绝,对方坚持50/50才是真正的独立。

对他来说是AA,对她来说却像是室友。

她也试过暗示想被疼爱——有次说想吃$25零食,男友只回「那就买啊」,没有任何想替她付款的意思。她问原因,对方回答:「喜欢就自己买,要独立。」那一刻,她真正感到心凉。

男友不是冷漠无情的人,他曾在她生理期泡姜茶、曾做早餐、曾送她上班。但这些贴心举动只出现过一次,之后变得少了热度。约会常在 MRT 就匆匆分开,只有她发脾气才愿意多做一点。周末有时甚至完全不约她,讯息一停就是八九小时——她想要的不是天天黏人,只是希望哪怕一句「我在忙」,也胜过沉默。

有人可能会反问:「那她为男友做了什么?」
她也曾煮 barley 给他、做早餐、买零食、送衣服、送书包——她同样在付出,只是感觉回应变得微弱。

到最后,她问自己:

是我太物质吗?
还是我只是想要一个舍得花心思、愿意为我多走一步的人?

AA制本没有错,她说。
她不要反对平等,只是不愿爱情变成精算公式。

上一则新闻华社商界需求听见了 安华:沙巴选后开桌一起谈
下一侧新闻18岁还没来月经 就医一查竟先天无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