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汽车产业正站在结构性巨变的门槛,面对中国电动车企业强势崛起,竞争态势前所未见。多家外媒报道,法国大型汽车零件集团 法雷奥(Valeo) 近日发出罕见严重警告,形容欧洲汽车零件业正进入一场“达尔文式淘汰”——强者生存、弱者退场的时代已经来临。
法雷奥首席执行员 Christophe Perillat 指出,若欧盟不尽速制定保护与扶持政策,中国制造商凭借规模与价格优势持续压境,未来大规模裁员将不可避免,欧洲供应链甚至可能面临长期弱化,影响深远。
工厂大幅收缩 产业进入淘汰周期
Perillat透露,公司近年已大幅调整结构,自2022年至2025年间,关闭工厂多达38座,新建厂区却仅有4座。这是需求下滑与成本压力交叠的明显信号。
受市场变化冲击,法雷奥亦调低业绩展望,预计今年营收 205亿欧元(约RM977亿),比2022年策略计划目标整整少 70亿欧元。
欧洲汽车零件供应商协会(CLEPA)更给出更悲观预测:
若无政策干预,2030年前恐消失35万个相关岗位。
业者促欧盟出手 保产业免被淘汰
法雷奥及多家企业联署要求欧盟采取更果断的护产业措施,包括:
• 立法规定新车须使用一定比例 欧洲本土零件
• 重新评估2035年 全面禁售燃油车 的时程
企业普遍认为,若任由结构转向电动车、供应链中国依赖度增加而无调整,欧洲汽车工业的竞争力可能加速滑落。
实际上,法雷奥并非孤例。米其林(Michelin)、Forvia、德国博世(Bosch)等龙头供应商同样在近3年陆续裁员。仅2024年,欧洲汽车零件业的失业人数就较2023年 激增一倍以上,反映产业冲击正在加速显现。
欧洲汽车版图正在重排,未来是止损反弹,还是继续被迫让位——关键或取决于欧盟接下来是否敢于、也是否愿意出手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