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黄士维医师提醒,许多患者误以为“术前禁食”只是医院的规矩,甚至抱怨医生太严格,但事实上,这项规定是确保麻醉安全最关键的步骤之一。如果没有彻底遵守,后果可能非常严重。尤其家中的长辈与小孩常常撑不住饥饿,偷偷吃喝,更需要理解禁食背后的真正原因。

他说明,禁食的核心目的就是避免麻醉期间发生呕吐与误吸。全身麻醉会让人暂时失去吞咽与咳嗽等保护性反射,一旦胃里还有食物或水,内容物很容易在麻醉过程中倒流进入气道甚至肺部。误吸的结果轻则肺部发炎,重则引起致命性併发症。因此,看似只是“几小时不吃东西”,其实是在降低生命危险。

Advertisement

不同麻醉方式=禁食时间也不同

很多人不知道,禁食时间会因手术与麻醉种类而异:

  • 全身麻醉:影响呼吸道最明显,误吸风险最高,通常需禁食 8–12 小时
  • 半身麻醉:虽然意识清醒,但下半身无感觉,仍需要 6–8 小时禁食。
  • 局部麻醉:仍须禁食 4–6 小时,以预防突发状况需改做全身麻醉时更安全。

胃排空有明确科学依据

固体食物约需 6–8 小时才能排空,清澈流质约 2–3 小时,高油脂食物甚至超过 12 小时。而麻醉药物会让胃蠕动变慢,因此患者口中所谓的“只吃一点点”实际上仍可能让胃里残留足以造成危险的量。

误吸性肺炎的严重性远超想像

一旦胃酸与食物进入肺部,会造成化学灼伤与急性肺炎,甚至引发呼吸衰竭,必须依赖呼吸器。恢复过程可能漫长,也可能留下永久肺损害。特别是长者或慢性病患者,风险更高,一场原本简单的小手术,可能因此变得危及生命。

急诊手术更具挑战

最棘手的是来不及禁食的紧急手术,如车祸、内出血等,患者可能刚吃饱就必须开刀。此时麻醉医师需采用高风险处理方式,如快速诱导插管、使用辅助胃排空药物,并严密保护气道。家属常说:“他才喝一口水而已”,但在急诊手术中,这“一口水”仍足以带来严重危险。

黄医师强调,术前禁食不是仪式,也不是让患者受苦,而是为了保护生命。手术安全取决于事前的充分准备,而患者能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认真遵守禁食指示。短暂的饥饿,远比可能发生的麻醉併发症要轻微得多。只有把安全放在首位,才能安心进手术房,也能顺利平安地醒来。

上一则新闻直播退货率高达80% 买家怒列4原因:能不退吗
下一侧新闻大马每天18人死在公路上 路上最怕这4类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