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诈骗电话愈发猖獗,近期出现的“静音来电”更被警方及国家安全理事会点名为诈骗集团的“前置侦查手法”,提醒民众务必提高警惕。
确认目标是否活跃的测试电话
根据财政部最新发布的防骗提醒,“静音来电”多来自陌生号码或国际号码。当民众接听后,电话另一端没有任何声音,随后自动挂断。
当局指出,诈骗集团会利用这种方式确认电话号码是否仍在使用。一旦被认定为“活跃目标”,受害者随后往往会接到假冒银行、政府部门、执法单位或快递公司的电话或简讯,诱导填写资料、点击连结或进行转账。
诈骗案件持续攀升
国家诈骗应变中心数据显示,自 2022 年 10 月运作至 2024 年 8 月,中心共接获超过 12 万通诈骗求助电话,累计损失高达 3.71 亿令吉。
单在 2024 年 1 月至 5 月,就有 3 万 7002 宗电话诈骗投诉,造成 2.03 亿令吉损失,依旧是最高比例的诈骗类型。
警方也指出,诈骗集团假冒国家诈骗应变中心与警方的案件显著增加,2024 年就造成超过 760 万令吉损失。
财政部提醒:收到“静音来电”必须立即处理
为了避免成为受害者,财政部提出以下建议:
- 不要接听来历不明或号码过长的电话。
- 若接到无声来电,应立即挂断并封锁号码。
- 不要点击任何可疑简讯连结。
- 所有自称来自政府、银行或执法单位的来电,都必须通过官方网站或热线进行二度确认。
- 若遇可疑情况,可立即致电国家诈骗应变中心寻求协助。
当局强调,“静音来电”已不再只是普通骚扰,而是诈骗集团锁定受害者的第一步。
民众务必提高警觉,保护自身资料与财务安全,避免成为下一个受害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