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里超载原是再普通不过的交通执法,却被某些商界人士硬生生炒成“经济议题”。这一场风波真正撕开的,并不是执法尺度的问题,而是长期潜伏在国家公共安全体系底下的现实:道路与人命,被当成压缩成本的筹码。

所谓“执法会推高成本”的抱怨,其实只有一个潜台词——过去靠违规赚的钱,如今赚不到了。不是行业困难,而是行业心态腐败。更奇怪的是,违规者还能把自己包装成受害者,仿佛国家欠他们一个继续违法的空间;执法严格了,他们不检讨,反而控诉政府“伤害经济”。

Advertisement

真正被伤害的,从来不是经济,而是所有人的生命与道路安全。一辆超载罗里,绝非“多载一点罢了”,而是持续碾坏路面的重量,是随时可能失控的大块移动铁器,是每一次刹车失灵与连环车祸的起点。

而承受代价的不是企业,而是普通人民:
每天骑摩哆上班,要冒着被巨型罗里挤压的风险;
每天载孩子上学,要担心隔壁那辆膨胀到快爆开的罗里是否会冲向车道;
每年乖乖缴税,却要负责替违规行业修烂掉的道路。

企业的唯一策略,只剩下利润最大化,把所有风险转嫁给国家、把所有成本丢给人民。超载赚钱,道路坏了让政府修,事故风险由社会承担。这不是经营,而是吸血。更可怕的是,这股风气正试图把违法美化成“产业需求”,对国家治理构成深层侵蚀。

若“经济压力”能成为违法理由,那食品安全能否为了便宜降低?工程安全能否为了赶工取消?医疗标准能否为了成本减少?这不是产业要求,这是文明的倒退。

陆兆福这次坚持执法,不只是处理超载,而是在替国家画底线:
安全不能退,规范不能让,法律不能被讨价还价。
今天超载能谈,明天所有行业都能来谈,最终制度全面塌陷。

人民的愤怒不是冲动,而是累积:
道路永远坏、永远修、永远没改善;
每天出门都像在赌运气;
缴税却得不到保护。

这一次争议的核心,从来不是“执法强不强”,而是国家要走什么样的路——继续让经济建立在侥幸与违规上,还是建立在规范、责任与现代治理上。

而那些声称“被逼违法”的老板与司机,当初考手牌、考执照时难道没学过法规?超载是违法的,难道不知道?若知道却做,那叫漠视法律;若知道却装不知道,那叫蓄意违规;若知道还理直气壮怪执法,那不是无知,而是狂妄。

规则不是装饰品,更不是“看心情遵守”。既然是自己考试拿到的执照,那些法规就是自己承诺遵守的底线。

罗里超载不是行业问题,而是国家问题;不是经济讨论,而是安全底线;不是营运策略,而是生死攸关。

底线若退,让进来的不只是多余的几吨货,而是一整个国家的未来与秩序的坍塌。

交通部这一次必须给国家一个明确方向——
违法不能继续,侥幸不能延续,人民不能再承担。

上一则新闻遭男友锯齿刀割喉 女子全裸冲便利店求救
下一侧新闻18岁富家千金离奇身亡 爸爸砸重金揭遭侵犯殴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