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品牌相继进军马来西亚,如今连“汽车后市场”也迎来中国巨头插旗。中国最大独立汽车养护平台 途虎养车(TUHU) 已悄悄登陆大马,并在双威镇(Bandar Sunway)与林峇尤镇(Bandar Rimbayu)开设两家门店,正式投入本地竞争。

随着这一股“红色连锁”跨海而来,本地汽车服务业是否会出现价格战?服务升级战?还是只是初步测试市场反应?深入了解后发现,这头“虎”背景强大、实力雄厚,绝非一般“新玩家”。

Advertisement

途虎创立14年来,从轮胎电商发展成中国汽车后市场的头部平台,被称为“汽车全科医生”。截至2024年底,途虎已覆盖中国超过95%城市,拥有逾7000家工场店,年度交易用户约2410万,新能车用户超过270万,规模在行业中无人能及。

在马来西亚市场,途虎延续一贯打法,以“线上+线下”双线布局推进扩张。线上推出本地版 TUHU 应用程式,主打真品直供、一站式养车与透明价格;线下则先在交通便利、车流量大的地点开店,提供轮胎更换、基础保养与一般维修等服务。整体来看,途虎明显视大马为复制中国成功模式的海外试验点,从巴生谷开始测试本地车主对标准化养车体验的接受度。

对大马车主来说,最关心的问题仍是:途虎是否比较便宜?

在中国,途虎以透明定价著称;在大马,它同样强调诚信与明码标价。通过应用程式,车主能清楚看到各类轮胎、保养套餐及工时费用,降低“看人开价”的不确定性。但是否一定更便宜,则视比较对象而定。相比原厂服务中心,途虎更具成本优势;但与小型修车厂相比,未必在价格上占优势,因为传统车厂通常更灵活,也更能“商量”。

那途虎是否会让本地修车厂陷入危机?短期来看不太可能。以目前仅两家门店的规模,它更像“搅局者”,而非全面颠覆者。大马车款多元、地区广阔,社区型修车厂仍有地缘、人情与灵活性的优势。真正可能被淘汰的并不是本地老板,而是服务差、价格不透明、缺乏竞争力的车厂。

尽管如此,途虎的加入已为大马汽车后市场注入新的变量。未来的竞争将不再只是车厂之间的较量,而是“平台模式”与“传统模式”的正面对决。是否会演变成产业级震荡仍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车主未来将享有更透明、更标准化、更多选择的养车体验。

上一则新闻大范围雷暴突袭 多地发出黄色警告
下一侧新闻逾1万令吉交易需e-invoice LHDN警告:客户不给属于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