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过去十多年实行的“全民补贴”,虽然使油价保持低位,却导致政府支出不断攀升。随着国际油价走高、财政空间收缩,补贴制度最终走向全面改革,进入更精准、更具针对性的新时代。
自2025年9月30日正式实行的 BUDI 95 汽油补贴机制,象征马来西亚开启“精准补贴”模式。根据新制度:
- 持有马来西亚驾照的公民,可享 RON95 每公升1.99令吉 的固定价格
- 补贴油量上限为 每月300公升
- 外籍人士与企业用户必须 按市场价购买
与此同步,柴油补贴亦进入“转型期”。自2024年6月10日政府取消全民柴油补贴后,半岛柴油价格随之调整为 3.35令吉/公升,仅特定行业仍可用补贴价 2.15令吉/公升。截至2025年11月,已有超过13万家公司、近37万辆商业车辆取得柴油补贴车队卡。
补贴调整对企业成本结构影响深远,其中运输与物流业感受最为明显。有业内人士指出,大马邮政旗下快邮(Pos Laju)的燃油开支同比上升近两成,迫使公司上调首重收费。虽然订单略微减少,但透过路线优化、成本控制,其整体利润率反而有所提升。
多元重工业集团 DRB-HICOM 旗下宝腾(Proton)也受到冲击。由于早前电网不稳,工厂长期依赖柴油发电机,今年柴油成本暴涨逾六成。所幸公司在今年中完成电网升级与储能系统建设,显著减少发电机使用量,预计每月可节省数十万令吉的柴油开支。
相较之下,餐饮与零售行业所承受的压力较轻。例如旧街场白咖啡(OldTown)指出,物流成本虽然小幅增加,但消费者因个人仍享补贴,对价格敏感度不高,客流保持稳定。
本土便利店品牌反而在这波补贴改革中受惠。因竞争环境更公平,国内品牌的市占率出现明显回升,多数城市店面的营收呈现中高个位数增长。
在燃油成本上升的背景下,新能源产业随之迅速崛起。哪吒汽车(Neta Malaysia)于2025年3月获得国库控股的大额投资,扩大电动货车本地生产。对物流企业来说,电动车充电成本仅为柴油车辆的约四成,节能优势明显。
政府亦通过 GreenTech Malaysia 推出5000万令吉基金,投资节能技术。一间能将柴油车耗油降低20%的本地企业,近期已受到多家大型公司的采用。
补贴制度变化,也推动产业出现新的并购潮。据报道,艾芬黄氏牵线合并 Klang Valley Logistics 与 Penang Freight Services 后,统一调度让空驶率大幅下降,每月节省大量油费。吉运速递(GDEX)收购 City-Link 同城业务后也成功压缩油耗,并提升配送效率。
面对成本上涨,不少企业选择结盟合作,或转向新能源,以降低长期运营成本。
在资本市场布局方面,中小物流企业协会与国油谈判,为会员争取到 6.5%柴油折扣,每家公司每月可省下数万令吉。Skynet 更计划在 2026 年前实现同城配送全面电动化。
国民投资机构(PNB)继投资哪吒汽车后,也入股充电企业 ChargEV,推动西马增建120个充电站,让物流业者的充电成本进一步下降约10%。
根据财政部的数据,柴油补贴改革每月为政府节省逾 4亿令吉,全年节省有望超过 50亿令吉。这些资金将重新投入社会安全网、基建与弱势群体援助计划,改善国家财政循环。
如今的补贴改革,不只是财政节流,而是推动国家转向 高效率、低能耗、可持续发展 的重要起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