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死扶伤”本是崇高事业,但在中国部分小城镇,医生不仅工作繁重,薪资却低得令人咋舌,不少人甚至不得不利用下班时间兼职送外卖或跑网约车,以维持基本生活开销。这种现象引发社会关注,有网友担心,这会否影响病患的权益与医疗质量。
据《中央社》报道,市场研究机构《华医网》6月发布的《医疗人才2024年薪资及就业调研报告》显示,中国医生正面临大幅降薪的压力。近3万名医务人员参与调查,高达57.9%表示2024年收入缩水,主要原因是绩效奖金被削减,且情况持续恶化。
北京顶尖大医院的一名神经内科医生透露,过去7至8年间,医院多采取“变相减薪”策略,例如升职不加薪、每季微幅降低工资,两年累积下来总收入下降超过20%。医院高层甚至不断提醒医务人员,要准备“过苦日子”。
这波薪酬下滑对基层和欠发达地区医院冲击尤为明显。资深管理者透露,一些基层医院医生月收入已跌至人民币2000至3000元(约1164至1746令吉),甚至有地方无法按时发放基本工资。为维持生活,不少医生不得不兼职送外卖或跑网约车。
一线城市如上海情况虽然不及基层严重,但部分医院医生收入也下降10%至15%,有受访医生表示,今年总体收入普遍下降30%至50%。分析认为,这与经济低迷、医保控费以及医院过度扩建等多重因素有关。
业内观点指出,公立医院仍沿用“自负盈亏”模式,医生薪酬直接与医院收入挂钩,使医生成为医院经营压力的“人肉沙包”。好在国家卫健委已注意到问题,并表示将“逐步提高基础薪酬等固定收入比例”,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缩小医院间薪酬差距,以保障医务人员获得更稳定的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