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巴民主行动党的政治轨迹,曾经历辉煌,也曾跌入低谷。回顾过去数十年的选举史,可以清楚看到该党在沙巴的起伏与挑战。

1978年大选,冯杰荣攻下山打根国会议席,成为行动党在沙巴的首个突破,并在1982与1986年成功卫冕。尤其1986年大选,更写下行动党在沙巴的一时巅峰——一口气夺下4个国会议席。然而,这股气势在1990年戛然而止。沙巴团结党在提名日后突然宣布退出国阵,引发选民大幅回流,行动党原本稳固的基本盘瞬间被抽空,四席全数失守,连冯杰荣在山打根的三连任也以微差落败。此后,行动党在沙巴的影响力一蹶不振。

Advertisement

1995年至1999年的大选,行动党在沙巴再度全军覆没。直到2004年州选,才重新拿下沙巴的首个州议席。2008年进一步取得1国1州,2013年则迎来大幅进展,赢得亚庇和山打根国席,以及4个州席。2018年更是行动党在沙巴的“黄金时刻”,不仅保住亚庇、山打根,还罕见在丹南——一个以土著选民为主的选区胜出,最终收获3国6州的亮眼成绩。

不过,2020年沙州选及2022年大选,选情风向再变。华人区支持依旧稳固,但丹南国席失手,而在三角石、根地咬、吧巴等土著选区仍然无法打开局面。加上近期州领导层内部爆发派系斗争,部分议员退党出走,使得原本局限于城市的支持力量进一步动摇,这场内部震荡对选票冲击多大,还得看开票箱后的数据才能定论。

沙巴幅员辽阔、族群复杂,本来就不是容易经营的政治土壤。在本土政党强势竞争下,行动党常处于劣势。如今,这次州选还得动用两名现任国会议员“补位”上阵,弥补党内裂痕的后遗症。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若此役表现不佳,将象征沙巴选民的取向进一步靠向本土政党,行动党在华人区的铁板票或出现松动。接下来无论是砂拉越、马六甲或柔佛的州选,都将是一场接一场的硬仗,别说扩张版图,能保住既有席位已属不易。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许多组织动荡,都源于资源分配与权力结构的矛盾。若领导层无法以兼容并蓄的胸怀整合内部,政党难以迈向更高层次。沙巴行动党的考验,才正要开始。如果这次州选“精锐尽出却依然守不住阵地”,接下来恐怕会迎来一连串难以止住的骨牌效应。

上一则新闻酒店一物品细菌超标 比马桶还脏
下一侧新闻死囚刑前最后一刻逆转 吃完“最后一餐”突获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