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漏偏逢连夜雨!
一名华裔销售员在借贷过程中不仅陷入了债务困境,还遭遇了恶意诈骗,被迫为偿还债务向多个不法借贷人借款,最终还遭到对方的威胁与恐吓。据黄先生回忆,为了还清阿窿债务,他曾向一名自称为“老千”的借贷人借款1000令吉,对方承诺给予600令吉的贷款。然而,实际情况却远非如此,对方仅汇入了100令吉给他。
黄先生表示,在发现自己只收到100令吉后,他便要求取消贷款,但对方却告知他,若要取消贷款,需要支付5000令吉的手续费,并且无法退回已经汇入的100令吉,因为他没有对方的银行账户信息。此种不合理的条款让黄先生感到陷入了债务和骗局的双重困境。
针对黄先生的遭遇,大马国际人道主义组织(MHO)总秘书拿督希山慕丁表示,阿窿往往会在借款期限到期时,要求借款人通过指定的银行账户进行汇款,这种行为通常与所谓的钱骡有着密切联系。希山慕丁呼吁警方在接到类似阿窿案件的报案时,应该采取更为严肃的态度进行处理。
他指出,即便案件尚未发展成涉及恐吓或暴力的犯罪行为,警方仍可以依据《1951年贷款法令》第5(2)条款调查非法借贷案件。MHO承诺将协助黄先生向警方提出正式的调查请求,确保案件得到妥善处理,而不仅仅是作为备案不予关注。如果警方未能采取有效行动,MHO将向副检察司申请调查令,力争让案件得到彻底调查。
与此同时,另一名阿窿案件受害者程志鸿(36岁,配镜师)也向警方报案,称自己在今年初通过WhatsApp向一名自称“John”的男子借款1万5000令吉。尽管他已经偿还了约4万令吉,但对方却声称他仍然欠款5万令吉,且不断向他施加压力,要求继续偿还。
这些案件反映出阿窿借贷的不法行为日益猖獗,受害人往往陷入债务陷阱,甚至面临恐吓和骚扰,社会各界也呼吁加大对这一类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