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部长沈志强指出,过去三十年来,马来西亚的企业薪资水平始终追不上高技能人才的合理预期,这是导致大量优秀毕业生外流、前往邻国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他强调,我国的低薪与人才流失问题,并非单纯由雇主“吝于加薪”或员工“眼高手低”造成,而是国家经济结构长期偏向低成本产业的系统性问题。若要改变现状,必须进行全面改革,让经济从“低价制造”转向“高值创造”。

Advertisement

“马来西亚不是没有人才,而是留不住他们。许多顶尖毕业生宁愿到新加坡工作,因为我们无法提供匹配他们能力的薪资。”沈志强昨日在“世华趋势论坛”发表主题演讲《企业留才=留住竞争力》时说。

他指出,当前的问题根源在于经济结构失衡,“不能单怪工人技能不足,也不能指责雇主付不起高薪,这是整个系统的结构性问题,必须全民共同面对。”

沈志强坦言,改革过程将是痛苦的,但唯有彻底重组经济体系,国家才能迈向首相安华所倡导的“昌明经济”愿景。
“昌明经济框架的核心,是一手‘抬高天花板’——促进经济成长;一手‘垫高地板’——改善人民生活。改革的目标不是让国家更富,而是让每一位劳动者共享成长成果。”

他指出,大马长期依赖“低成本、低价格”的制造业模式,已难以支撑高薪经济。
“这种模式确实带动了过去几十年的成长,但未来50年还能持续吗?我们的竞争对手不只来自中国,还包括印尼与泰国,而西方国家也正以高关税与保护主义重塑市场。如果我们不转型,势必被边缘化。”

沈志强强调,大马必须从“Made in Malaysia”(在马制造)迈向“Made by Malaysia”(由马创新),即发展自主技术、品牌与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型。

“在全球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留住人才就是留住竞争力。企业若想立足,就必须重新思考劳动政策、教育体系与企业文化。”

他举例说:“一名工厂员工每天推着空车离开,看似什么都没偷,但后来发现他偷的其实是手推车。企业也是一样,常常忽略了最宝贵的——人才。当国家只关注投资与基础建设,却没察觉人才正悄悄流失,这才是最可怕的流血。”

针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现状,他指出,目前存在三大结构性矛盾:低失业率却低薪资、技能供需错配,以及高学历过剩。
“虽然我国失业率已降至3.0%,创10年新低,但薪资水平依然偏低。市场渴求技术与工程专才,却有大量文凭持有者找不到理想工作。”

根据数据,我国每年约有40万名大专与技职毕业生,但经济仅能创造约5万个高薪岗位——这意味着教育体系与经济结构严重脱节。

为解决这一困局,沈志强提出三项关键改革方向:

  1. 推动进步劳动政策——保障员工弹性工时、居家办公及职场福祉;
  2. 重塑教育与技能体系——从学术导向转向实用导向;
  3. 加速经济结构转型——让产业链走向高科技与高价值化。

“工业4.0不是学位革命,而是技能革命。未来教育要让人‘在工作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在一生中持续学习’。”

他最后强调,人力资源部正透过培训及实习计划,鼓励企业运用人力资源发展基金(HRD Corp)资金进行员工再培训与技能升级。
“人才不是成本,而是国家最核心的竞争力。如果今天你要带走一句话,请记住——真正要投资的,是人。”

上一则新闻东盟峰会到底花多少钱?答案是RM184,400,000
下一侧新闻疑吃了有毒藤心 2男身亡4人留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