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钻当真钻卖”风波持续延烧!涉事女网红虽多次公开否认欺诈,但截至今日,已有53名消费者正式投诉,总金额高达125万令吉。代表律师与马华投诉局更在记者会上提出三大关键论证,全面驳斥网红的自辩与说法。
马华公共服务及投诉局主任拿督斯里张天赐与律师何素莹今日召开记者会指出,女网红日前接受媒体专访后的言论“前后矛盾、误导公众”,他们必须基于事实逐一澄清。
一、以“天然钻价”售卖“培育钻”,涉嫌欺诈
何素莹强调,她并非指控女网红将培育钻冒充真钻,而是指出其以天然钻的价格售卖培育钻的行为存在误导。
“一颗天然钻石同等级售价上万令吉,而培育钻仅需3000至4000令吉左右。若以真钻价出售人工培育钻,消费者显然被误导。”
她补充,部分消费者已向国际宝石研究院(IGI)核实,IGI并不认可在营销中将“培育钻石”以“真钻”名义推广,此举属于欺诈性行销行为。
“培育钻无论品质多高,都不能以天然钻身份包装销售,这点在国际珠宝规范上非常清楚。”
二、护肤品检测报告不具人体适用性
除了钻石争议外,该网红自创护肤品牌也遭质疑。她声称产品“无激素、无毒素”,并出示检测报告作为佐证。
对此,何素莹反驳,该报告仅为环境实验室测试,并非人体用产品标准。
“这类检测只能测到化学物低于0.2指数便无法读取,而符合国际药典(USP)标准的测试,能检测出0.01指数,才能真正用于评估人体安全。”
她强调,护肤品属于直接接触人体皮肤的产品,检测标准理应更严格。使用不当检测报告宣称“无化学成分”,已涉嫌误导消费者。
三、驳斥“消费仲裁胜诉”言论
针对女网红声称“已在消费者仲裁庭胜诉”,何素莹澄清,事实恰恰相反。
“目前我们代表的30宗案件中,已有17宗胜诉,仅2宗败诉,其余仍在审理中。以胜败比例来看,消费者已明显占上风。”
张天赐则透露,自昨日记者会后,又新增23名受害者前来求助。
“案件不断增加,说明问题绝非个别纠纷,而是系统性商业争议,涉金额已超过125万令吉。”
他强调,团队将继续协助所有受害消费者,并呼吁有关当局尽快介入调查。
“公众必须明白,这不只是钻石真假问题,而是关系到消费者信任与行业诚信的重大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