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与美国签署的《互惠贸易协定》持续引发国内外热议。前国际贸易与工业部副部长王建民发表声明表示,这项协议并非“屈服美国”的让步,而是为马来西亚打开新契机、保持经济灵活与战略平衡的重要一步。
王建民指出,这份协定的谈判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未经过国会辩论,也缺乏与产业界的充分沟通,因此引来不少质疑。但从宏观角度来看,这份协议能让大马在复杂的国际格局中取得主动。
他说,从关税与市场准入角度看,大马确实让步较多,但贸工部长东姑扎夫鲁已明确指出,这并非传统的自由贸易协定,而是兼具策略与外交意义的合作框架。若在特朗普访马期间拒绝签署,可能被视为“外交冷落”,进而导致未来的贸易制裁或投资撤资。
他强调,与世界最大经济体建立沟通渠道,比错失机会更为重要。
王建民同时警告,美国正针对半导体产业展开“第232条款”调查,若调查结果不利,大马的电气与电子业(E&E)恐首当其冲。2024年大马E&E出口额高达6012亿令吉,占全国出口总额的40.1%,其中半导体出口高达4375亿令吉,若美国对未签署协定的国家征收100%半导体进口税,将严重冲击大马供应链及超过50万个就业岗位。
他补充,美国注意到大马被部分企业用作“转口中国”的通道,一旦因此被列入“高风险晶片国”,英伟达等科技巨头恐将撤回GPU供应,对大马数据中心投资造成巨大打击。
他认为,与其将协定视为威胁,不如把它当作吸引美国资金与技术的契机,同时扩大与其他技术强国的合作,以保持多元平衡。
王建民也表示,外界担心美国会以协定施压大马“配合政策”并不现实。特朗普政府立场多变,从中国到欧盟都缺乏一致性,因此不太可能持续向大马施压。
他笑称:“如果有人提到马来西亚,特朗普大概会想起那是他签署和平协议、跳舞和签贸易协定的地方。”
他形容,这项协定就像一份昂贵却必要的保险——当全球经济充满风险时,拥有保险总比赤手空拳更安全。
“如今那辆‘危险的车’已经驶离高速公路,而马来西亚依旧安然无恙。”
王建民总结说,只要政府继续展现外交灵活与策略智慧,就像成功主办第47届东盟峰会一样,大马不仅能维护经济利益,还能在国际舞台上提升自身的地位与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