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最新报道揭露,台湾外交部长林佳龙日前在纽约举办晚宴,原计划与多名美国官员进行交流,却因美方“无人出席”陷入尴尬局面,引发外界对美台关系微妙变化的猜测。尽管美国方面解释是“行程过于紧凑”所致,但此事仍在台北政坛引起不安,被视为特朗普政府对台态度转趋冷淡的潜在信号。
报道指出,这场晚宴在联合国大会期间于纽约知名餐厅 Le Bernardin 举行,原本预计数位特朗普政府高层将与会,但最终一位也没出现。与会人士透露,美方透过中间人表示缺席纯属日程安排重叠的“意外”,并无政治意味,但台湾方面仍深感失落。
CNN在《习特会前夕,台湾担忧美国支持动摇》一文中分析称,事件发生的时机格外敏感——就在习近平与特朗普于釜山举行高峰会前夕。文章指出,台湾正努力“解读华盛顿的沉默”,试图揣摩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对台立场。
报道回顾,特朗普在第一任期上台初期便与时任总统蔡英文通话,打破美台无邦交后的外交禁忌,并迅速推动多项对台军售案,甚至多次批准台湾领导人过境美国。
然而在第二任期,态势急转直下——特朗普多次公开指责台湾“掠夺美国晶片产业”,在台湾议题上的发言明显趋于保守,对部分军售案更采取“暂缓”态度,连台湾高层过境美国也变得困难重重。
部分分析认为,这种转变反映了美国“战略模糊”的传统回归。银城政策加速器(Silverado Policy Accelerator)主席阿尔佩洛维奇(Dmitri Alperovitch)指出:“相较拜登政府多次公开承诺若中国攻台将出兵相助,特朗普的谨慎更接近历届政府的老路线——维持距离、避免激怒北京。可以说,我们只是回到了旧的常态。”
消息人士透露,台湾外交圈内部正重新评估应对方向,讨论如何重新拉近与特朗普团队的关系。部分传言甚至指,台方可能考虑调整驻美代表人选,以更灵活的外交策略应对新局势。
不过,外交部长林佳龙在立法院已对此传闻予以否认,强调“没有任何调整计划”,并表示现任驻美代表俞大防“表现良好,美方管道运作顺畅”。
分析人士指出,尽管美方仍重申对台承诺不变,但特朗普政府的冷处理态度,已让台湾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外交压力——尤其在中美再度接触、关系转暖的背景下,台北更担心自己被边缘化的速度正在加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