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食品暨玩具商公会会长叶立怡表示,自政府通过“关爱基本援助金”(SARA)与“MyKasih”计划发放更多现金援助以来,许多零售业者的生意出现明显下滑,部分商家的营业额甚至锐减超过70%。

她指出,问题的根源在于消费者使用援助金时,往往集中在政府指定的合作连锁超市或大型零售平台,导致传统杂货店与中小零售商的客源急剧流失。

Advertisement

“我们理解政府推行援助计划的出发点是为了减轻民众生活压力,但执行方式应更具包容性,让中小商家也能参与其中,而不是被排除在体系之外。”

叶立怡是在出席北马食品暨玩具商公会成立34周年纪念晚宴上致词时作出这番呼吁。她引述财政部数据指出,截至9月21日,全国登记为SARA合作商户的店家已达8400家,相比去年的700家增长十多倍。她希望未来能扩大合作范围,让援助金真正带动基层经济循环,而非让中小商家成为“政策下的无声牺牲者”。

她同时谈及区域经济新机遇。随着中国与东盟签署升级版自由贸易协定,大马食品业迎来更畅通的出口通道,并可借助数码平台拓展至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机遇背后同样隐藏竞争压力。自由贸易的开放也意味着更多海外品牌进军本地市场,若业者不提升产品质量、强化品牌形象、改进服务,随时可能被市场淘汰。”

叶立怡引述美国农业部(USDA)经济研究局的数据指出,2023年马来西亚人在食品消费上的人均支出高达约8200令吉,居东盟首位,显示国人最舍得“花在吃上”。但她强调,消费高并不代表行业轻松。
“现代消费者讲究的不仅是味道,更重视健康、安全与便利。若食品业者不持续创新和提升品质,就会被市场淘汰。”

她建议政府与业界携手,从供应链着手改革,例如打破价格垄断、放宽进口限制、降低运输及储存成本,以恢复食品价格的合理性。她也呼吁年轻人加入食品与玩具行业,“新世代拥有数码思维与创意力量,他们的参与能为传统产业注入新的生命。”

北马食品玩具商公会主席陈润桐则指出,销售与服务税(SST)扩大化、电子发票制度及中小企业转型政策陆续推行,确实加重了业者的经营负担。
“然而,这也是提升管理能力、迈向透明与国际标准的重要契机。企业应把压力化为动力,强化财务制度、推动创新。”

他强调,当代消费者不再只追求价廉物美,更重视品质、安全、创意与教育价值,因此企业必须在原料、设计、包装与品牌塑造上全面升级,善用数码行销与人工智能科技,才能在竞争中保持优势。

筹委会主席陈志胜补充说,全球化的市场环境使国际品牌大量涌入,本地业者必须强化“马来西亚制造”的竞争力,开发更多兼具本土特色与国际水准的食品与玩具。
“食品要健康、优质、价格合理;玩具要安全、有教育意义并具科技感,唯有如此,大马品牌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活动现场,双溪浮油区州议员彭心慈也代表大山脚国会议员沈志强宣布拨款1万令吉,以支持公会未来的会务与培训计划。

上一则新闻赛沙迪挑战铁人三项成功 为选区抱回百万令吉捐款
下一侧新闻“如果怕被问就别开记者会” 前NST总编炮轰倪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