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日前提议,将大马雇员公积金(EPF)提款年龄延后至65岁甚至70岁。表面上,这是一项基于“永续性”的专业建议,但实质上却显得冷漠无情。政策的计算模式或许精准,但被忽略的,是人——而非数字。

延后提款并非保障延长,而是痛苦延长。对于五十多岁已被裁退、健康状况每况愈下的上班族而言,公积金并不是退休后的储备,而是生存的最后依靠。推迟提领,只会让更多人等不到自己的血汗钱。

Advertisement

世界银行的推论是:既然平均寿命提高,就应延后领取。然而现实却无比残酷。现代人生活压力沉重,过劳猝死与健康问题层出不穷。谁能确保自己一定活到65岁?这不是“长寿”的考验,而是“能不能活到老”的困境。

把“活得更久”当作推迟提领的理由,是对现实的浪漫化扭曲。一个健康与收入双重不稳定的社会,却被要求再多等几年才能拿回自己的积蓄,这样的政策不是改革,而是掠夺。

公积金原本的设立目的,是保障退休生活,不是充当政府的财政缓冲。如今以“永续”为名延迟提领,实质上是让人民为制度缺陷买单。面对企业提早裁员、非正规就业普遍化、年轻人财务压力剧增,问题不在提款太早,而在制度早已失灵。

当社会保障成了平衡财政的工具,保障就失去了意义。延迟提款不会带来更安稳的晚年,只会拖慢贫穷的速度。数据显示,60岁群体的贫困率为24%,到70岁飙升至49%。这些数字并非偶然,而是冷冰冰政策的后果。

真正的改革,不该建立在“延后兑现”的基础上,而应着重“公平分配”。若要修补漏洞,应从结构与制度入手,而非伸手进人民的钱包。所谓“永续”,不是让人活得更久才有钱,而是让人活着就能有尊严、有安全感。

当“活得更久”成了推迟权利的借口,保障也就变成讽刺。雇员公积金从来不是政府的资产,而是人民一生的血汗结晶。任何机构都不该把它视为财政提款机,更不该以“永续”为名,剥夺人民掌握自己未来的权利。

上一则新闻气象局发布警报 多个州属雷暴与豪雨
下一侧新闻赛沙迪挑战铁人三项成功 为选区抱回百万令吉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