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周末的假期原本被视为振兴本地旅游的好时机,许多家庭计划到浮罗交怡等热门景点度假。然而,旅费高昂成为最大阻碍。机票与住宿两晚三天的花费动辄超过四千令吉,还未包括交通与景点门票,令不少计划中的旅程在出发前就被迫取消或改道。

相较之下,邻国城市如泰国合艾成为热门替代选择。三天两夜的行程全包价格仅约三千多令吉,不仅可享受按摩、购物与美食,还具“出国度假”的新鲜感。结果形成强烈对比:浮罗交怡酒店订房率在屠妖节长周末仅约10%,而合艾酒店却几乎爆满,其中九成游客来自马来西亚。

Advertisement

近年调查显示,许多本地游客对国内景点的吸引力下降,原因包括内容单一、价格偏高、服务质量不稳。相比之下,邻国的旅游配套灵活、物价低廉、促销频密,吸引力更强。部分民众甚至一年多次前往合艾或越南,而对浮罗交怡、槟城等地却鲜少再访。

马来西亚国内酒店价格普遍偏高,节日期间更是暴涨。普通度假村每晚约RM600起,高级住宿更可能超过RM1,000。相同预算在越南或印尼可享受含机票、住宿与接送的完整套票,性价比明显更高。

旅游业者指出,本地旅游的“高价低值”问题已非个案,而是结构性矛盾。促销活动有限、税费高企、运营成本增加,使得“支持本地游”在经济现实面前变得艰难。

类似现象并非马来西亚独有。台湾民众也普遍反映国内旅游费用高昂,三天两夜的花莲行程往往比赴日本大阪更贵。专家分析,这种落差不仅源于金钱负担,更来自心理感受——当支出与体验不成正比,消费者自然倾向寻找更具“值得感”的选择。

若政府希望重振国内旅游,应超越宣传口号,着重实际政策。例如提供年度住宿津贴、给予本地旅游支出税务减免,或通过补贴机制降低旺季价格。唯有让国人真正“玩得起、玩得值”,才能重新建立对“马来西亚之美”的信心。当“出国更划算”成为普遍共识,问题已不在金钱,而在于价值感与体验落差。

上一则新闻只有1天公共假期 大马11月迎政策大事件
下一侧新闻气象局发布警报 多个州属雷暴与豪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