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首相敦马哈迪披露,巫统的分裂并非一夕之间发生,而是自他于2003年卸任首相及巫统主席后逐渐形成的连锁反应——马来人的政治力量也随之被撕裂,分散至多个政党。
他在接受《自由今日大马》(Free Malaysia Today)专访时坦言,自己执政时期的巫统,是马来人的核心政治平台;那时的团结让马来社会力量空前集中。
“当年马来人是团结的,这种团结让他们更强大,也让巫统能稳定执政。当时没有人去争谁该当首相、谁是接班人,因为一切顺理成章。”
然而,这种稳定局面在他退休后便瓦解。马哈迪直言,巫统内部的裂痕不断扩大,导致党内再没有能获得普遍认同的领袖。
“我退休后,巫统分裂成四、五个派系。没有共识、没有中心人物,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有资格当首相。”
他说,以往副首相自然顺位接棒,但现在每个领袖都认为“轮到我”,导致首相人选之争成为马来政治的宿命循环。
“结果是,马来政党之间互不信任。每个领袖都在盘算如何争取马来选票,而不是如何巩固团结。”
马哈迪指出,当前的马来政治形势已与他在位时期大不相同。如今,马来政治势力被分散在巫统、土团党、伊斯兰党、公正党与诚信党之间,昔日的“单一主导”早已不复存在。
“为了争取更广泛的支持,政治人物被迫互相合作或结盟,但这类合作往往是短暂的,因为每个党都有自己的领袖,都想当首相。”
这番言论恰逢“马来团结”再次成为政坛热议话题之际。今年6月,马哈迪与土团党及伊斯兰党共同宣布成立“马来人秘书处委员会”,声称目标是恢复马来政治的主导地位,让马来人重新掌握国家方向。
然而,批评者认为,马哈迪如今所呼吁的“团结”,正是他当年卸任后亲手打开的潘多拉盒子所带来的反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