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一顿大餐后,肚子绷得发紧、鼓鼓胀胀、甚至有种被压迫的感觉?这种情况,其实就是常见的——腹胀(bloating)

腹胀的典型特征是腹部饱满、紧绷或鼓起,有时甚至能看出肚子“变大”。轻则只是肠胃不适,重则可能疼痛难耐。多数人几小时后即可缓解,但也有人长期反覆受困。

Advertisement

腹胀的原因不止“吃太多”

专家指出,腹胀的成因复杂多样,除了饮食,还与消化功能、荷尔蒙变化、水分代谢及心理压力有关。最常见的诱因仍是——肠胃气体累积与消化迟缓

吃太快、吃太饱、边吃边说话,都容易吞入过多空气;
若有乳糖不耐症、麸质敏感或肠躁症,也会导致食物分解异常、气体堆积,从而引起腹胀。

女性在经期前后,因荷尔蒙波动与水分滞留,也容易感到腹部胀痛。若长期持续,甚至可能是肠胃功能紊乱或消化系统疾病的警讯。

哪些食物最容易引起腹胀?

除了豆类,以下食物也是“胀气元凶”:

  • 碳酸饮料与汽水
  • 乳制品(牛奶、奶茶、冰淇淋)
  • 含麸质的面包与糕点
  • 人工甜味剂(山梨醇、木糖醇)
  • 油炸、重口味或高脂料理
  • 十字花科蔬菜(如高丽菜、花椰菜、抱子甘蓝)

如果常常感到肠胃胀气,可尝试减少一次性高糖、高脂饮食,或分多餐进食,让肠胃有充分时间消化。

缓解腹胀的有效方法

要快速舒缓腹胀,可以尝试:

  • 多喝温水,促进代谢循环
  • 饭后轻度散步,帮助肠胃蠕动
  • 热敷腹部或喝一杯薄荷茶
  • 穿着宽松衣物,避免腹部压迫

长期来看,预防胜于治疗。可记录每日饮食与身体反应,找出引起胀气的食物;同时保持规律运动、充足睡眠与心理放松。

专家提醒,压力与情绪波动也会影响肠胃蠕动,进而诱发腹胀。深呼吸、冥想或瑜伽都有助于减轻症状。

何时该看医生?

一般腹胀属短暂现象,但若:

  • 持续超过三周
  • 一周发作三至四次以上
  • 或伴随腹痛、呕吐、发烧、血便、胃灼热、体重骤减等症状

就应立即就医,进行肠胃镜或消化系统检查,以排除胃炎、肠道发炎或其他潜在疾病。
腹胀看似小问题,却常是身体发出的“消化警讯”。只要养成慢吃、少量多餐、规律运动、放松心情的习惯,大多数腹胀都能轻松避免。

上一则新闻政府宣布增加电器回扣配额 部分电器能享RM400回扣
下一侧新闻红衣男惊险坐轨道高处 导致布城捷运线延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