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30日达成一项出乎意料的协议:为换取中国加强打击芬太尼(Fentanyl)走私,美国将对中国商品关税整体下调10%。这一看似象征贸易关系缓和的举措,却被外媒形容为“隐藏风险的政治让步”,认为特朗普在这场漫长的中美贸易战中,再次被习近平牵着走。
特朗普减税换合作:美对中商品关税降至20%
据《CNN》报道,协议内容显示,美国将把对中国产品的最低关税降至20%,平均关税水平约47%。虽然仍高于美国对其他贸易伙伴的税率,但已接近国际标准。此举有望缓解美国国内物价压力,让中国商品重新获得市场竞争力。
然而,多名分析人士警告,这项让步其实是一场“高风险赌博”。他们指出,自特朗普发动中美贸易战以来,北京始终掌握主动权,而特朗普这次亲自与习近平会晤,已代表美方的态度出现松动。外界担忧,美国可能再次陷入“换不来结果”的循环——口头协议热烈,但实质行动有限。
中方屡违约 特朗普仍再次低头
特朗普发起贸易战时,曾设下四大目标:阻断芬太尼流入美国、促进制造业回流、缩小贸易逆差,以及迫使TikTok剥离美国资产。
然而过去几年中方多次违背承诺——包括限制稀土出口、减少购买美国产品、对美国企业发起调查,并以报复性关税回击。结果,美国农业与高科技产业都受到重创。
尽管特朗普多次批评中国“言而无信”,最终仍在这次谈判中同意下调关税。分析认为,这不仅是外交策略的退步,更显示中方在谈判桌上掌握绝对优势。
特朗普押注“北京会改变”
观察人士指出,特朗普之所以愿意再次妥协,是因为中国近月确实采取了一些象征性措施——例如将两种芬太尼前体化学品列入管制名单,并加大对黑市贩售的打击力度。美国缉毒局(DEA)最新报告显示,2024年流入美国的芬太尼纯度下降,意味着墨西哥贩毒集团在取得化学原料上遇到阻碍。
特朗普在接受采访时甚至改口表示:“中国愿意与我合作解决芬太尼问题。”语气明显软化。分析认为,他试图透过“外交缓和”展示自己能用谈判取代对抗。
盟友不满:只对中国降税引爆争议
美方此次仅对中国降税,却未给予墨西哥和加拿大同等待遇,引起两国不满。批评者指出,加拿大的芬太尼输入量远低于中国,却仍被特朗普政府威胁加税,如今美国却向北京让步,恐伤害盟友信任。
尽管如此,美国民众或许能从中受益。高关税长期推升物价,若关税下调落实,消费品价格可能略有下降,减轻通胀压力。
专家总结:政治胜利?还是战略退败?
多家外媒评论指出,这项协议虽然可能在短期内被特朗普包装成“外交胜利”,但实质上却凸显出美国在中美博弈中的被动处境。
若北京未兑现承诺,特朗普不仅无法解决芬太尼危机,还将被批评“拿国家安全换选票”。而在北京看来,这一结果恰恰印证了习近平在中美谈判桌上的掌控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