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最新国际研究警告,儿童过早接触智能手机,可能严重危害其心理健康,长期更可能出现自杀念头、情绪失控与自我价值感低落等问题。
这份跨国研究由英国心理健康科技公司 Sapien Labs 牵头,联合多国学术机构,分析了来自全球逾10万名受访者的资料,以评估儿童使用智能手机的年龄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联。结果显示,越早拥有手机的孩子,其成年后的心理健康状况越差,这一趋势在不同国家、文化与语言背景下均一致,显示问题具有全球普遍性。
心理健康与用机年龄成“反比”
研究团队发现,18至24岁的年轻人中,13岁前就拥有第一部智能手机者的“心智健康指数”普遍偏低。他们更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情绪波动大、与现实脱节,以及自我价值感低等现象。
具体数据显示,若13岁才开始使用手机,平均心理健康得分为30分;但5岁即开始使用手机者仅得1分,差距高达29分,显示早期使用对心理发展造成显著负面影响。
女性受创更深,男性同样脆弱
研究指出,女性受影响的幅度更大。早期接触智能手机与社交媒体,会削弱女孩的情绪韧性与自我形象,增加焦虑和抑郁风险;而男孩则表现出冷静度下降、情绪不稳、同理心减弱等问题。
进一步分析发现,约40%的心理负面效应与早期接触社交媒体直接相关,其余则与家庭关系紧张、网络霸凌及睡眠紊乱有关。
专家呼吁:应立法限制13岁以下使用
主导研究的神经科学家 蒂亚加拉詹博士(Tara Thiagarajan) 指出,智能手机与社交媒体对发育中大脑的冲击不容忽视。
“社交媒体的算法不断放大攀比心理、减少真实社交,并打乱睡眠节奏,这些因素叠加,会让青少年更容易陷入焦虑、孤独与自我否定的循环。”
她强调,虽然目前尚无法断定手机使用是心理问题的唯一直接原因,但其影响范围之广、程度之深,足以引起社会高度警觉。
“我们必须正视这个趋势,就像社会曾经为防止青少年吸烟和饮酒而设立年龄限制一样,政府应考虑立法,禁止13岁以下儿童使用智能手机。”
研究团队呼吁各国政府、学校及家长携手制定数字使用守则,保障儿童在关键成长阶段的心理健康,不让科技成为下一代幸福的隐形杀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