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诗华日报》报道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数据,我国在全球网络霸凌问题中排名第5、亚洲排名第2,仅次于中国。
马圣基督教家庭事工讲师兼博士研究生黄靖斌指出,根据益普索(Ipsos)2024年调查,近47%的大马家长表示认识遭受网络霸凌的孩子。
她解释,网络霸凌形式多样,从言语羞辱、群体排挤到AI换脸制作不雅影片皆属其中。
“例如留言‘你今天的照片好像外星人’,若让当事人感到被羞辱,就属于语言霸凌;把人踢出群组、在背后议论,也是社交孤立;用AI换脸技术制造假色情影片更是新型网络暴力。”
黄靖斌提醒,网友发言前应自省:“与其问我有没有恶意,不如问,对方有没有受伤?”
🔹 网络霸凌四大特征
1️⃣ 匿名性——施暴者可隐藏身份
2️⃣ 快速传播——内容难以删除
3️⃣ 持续性——长期攻击受害者
4️⃣ 无边界——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
常见形式包括侮辱、恐吓、散播隐私、冒用身份及群体排挤等。
🔹 专家:语言也能杀人
马来西亚国际伊斯兰大学临床心理师纳基拉指出,网络霸凌的心理影响极大,可导致抑郁甚至自杀。
台湾心理专家叶雅馨也指出,青少年上网时间越长,心理风险越高,遭霸凌者的自伤或自杀倾向是他人的近五倍。
她强调,受害者可能出现情绪波动、行为改变、社交退缩三大警讯;亲友应“关心而非质问,倾听而非评论”,必要时协助报警或寻求专业支援。
🔹 家庭与学校必须合力防线
专家呼吁,家庭与学校应携手建立沟通机制,统一纪律与教育方式,推动正向文化,及早识别、阻止悲剧发生。
同时鼓励公众若看到霸凌,应留言支持受害者、举报不当内容、主动安慰当事人,让善意成为网络正能量。
若成为受害者,应立即:
- 保留证据、封锁施暴者、向警方或教育部报案
- 教育部“Aduan Buli”投诉系统:www.moe.gov.my
- 反校园霸凌WhatsApp热线:014-800 9325(24小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