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国家,历史总是以不同形式重演。政治人物屡屡抛出保守、荒谬甚至倒退的提案,民众一开始愤怒抗议,舆论高涨,官方表态“暂缓执行”;接着反对声渐弱,愤怒被麻木取代,最终这些荒唐政策化为常态。一次又一次的妥协,正让社会被“温水煮沸”,不知不觉中失去反抗的力气。

政治的衰退,往往不是轰然爆发的崩塌,而是无数“无伤大雅”的让步累积而成。每一次忍耐都打开一个新的口子,当社会习惯了不该习惯的事,那就意味着我们已经失去了回头的机会。

Advertisement

1969年“513事件”后推行的新经济政策(NEP),原意是缩小族群贫富差距,五十多年后却变成制度性特权的代名词。披着“社会平衡”的外衣,它早已固化为政治禁区,谁也不敢质疑,这正是所谓的“覆水难收”。

八十年代,全球伊斯兰化浪潮席卷而来,时任首相马哈迪为了对抗宗教保守派,反而选择迎合,设立宗教部门、强化宗教法庭,把信仰推上政治舞台。结果是——世俗主义衰退,宗教政治化成了常态,也为今日保守化的困局埋下伏笔。

类似的循环也发生在政党合作上。昔日的伊斯兰党曾是非穆斯林选民的“毒药”,但随着政治妥协的包装,它被重新定义为“务实的伙伴”。当社会不再惊讶任何政党与伊党结盟的消息,说明我们早已接受新的常态,也默许底线被重写。

因此,安华的“禁酒言论”或许只是一时风波,却象征着政治再一次朝保守方向倾斜。即使内阁U转,也不代表危机解除。当政治人物不断“试水温”,而民众一次次选择原谅与沉默,他们究竟是在纠错,还是在重新塑造我们的容忍度?

从演唱会被取消,到服装被管制,再到华小礼堂禁酒——公共空间的多元与自由正被一寸寸收紧。许多人告诉自己“要理解”、“要稳定”、“要给时间”,却没意识到,这正是热水渐沸的过程。等到我们终于感到灼痛时,也许一切都来不及了。

上一则新闻出租客房“引狼入室” 女子泪揭老公偷吃房客
下一侧新闻大量死猪堆门口 肉品厂外惊见“死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