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政部长史考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26日宣布,美国与中国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第5轮经贸磋商中,已成功达成一项“实质性框架协议”。协议核心内容包括:中国同意延后一年实施稀土出口管制,并恢复大规模采购美国大豆。外界预期,双方领导人有望在本月30日于韩国举行的特习会上正式宣布这一成果,为紧张的美中关系“降温”。
贝森特在接受《ABC》专访时表示,这次谈判“相当顺利”,成功避免了美方对中国产品征收高达100%惩罚性关税的最坏局面。
“特朗普总统提出的高关税警告,确实成为推动谈判的关键筹码,”贝森特坦言,“我们不再考虑加税,而中国方面也承诺重新审查稀土出口政策。”
他补充,中国将在未来数年恢复购买美国农产品,尤其是大豆。
“我相信美国农民会非常高兴,这是一个巨大的转机。”
美国大豆协会指出,中国长期是美国最大的黄豆买家,但自贸易战以来订单锐减,严重冲击中西部农业经济。贝森特透露,新协议将重新开放中国市场,恢复对美国大豆的大量采购,为美国农业带来实质利好。
此外,他还透露,中方同意加强与美方合作,打击芬太尼(Fentanyl)前体化学品走私,并重新评估造船与海事物流领域的出口管制,以缓解美方关切。
中方首席谈判代表、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在会后表示,“中美经贸关系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双方在多项议题上取得初步共识。”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李成钢也证实,两国针对301关税措施、农产品贸易及执法合作等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且建设性的交流”,双方将履行内部程序以推动共识落地。
白宫随后证实,美国总统特朗普将在亚洲行期间依序出席东盟峰会、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及韩国总统李在明会晤,并于30日在韩国举行特习会(Trump–Xi Summit)。
贝森特透露,双方领导人预计将在会上正式宣布稀土与大豆协议,并发表联合声明。
“这不仅是贸易成果,更是两国关系迈向稳定的重要信号。”
分析认为,这次在吉隆坡取得的“预协议”不仅为中美贸易争端解冻铺路,也象征着特朗普第二任期外交布局的首个重大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