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大马接连传出多起“突然倒下、送院不治”的猝死事件。从运动场、办公室到家中休息的场景,几乎每隔数周就传出类似悲剧。令人震惊的是,受害者年龄层正逐渐年轻化——许多才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也成为猝死的受害者。

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是指表面健康的人,在症状出现24小时内因心脏骤停或急性疾病而死亡。多数原因与“心脏电流紊乱”、“冠状动脉堵塞”、“心肌炎”、“高血压未控”或“长期压力过大”有关。根据马来西亚心脏基金会的估算,全国每年约有一万人死于突发性心脏问题,其中三分之一为40岁以下族群。

Advertisement

医生指出,现代人表面健康,其实体内早埋下风险:长期熬夜、久坐少动、高压工作、不良饮食习惯与忽视检查,都是隐形杀手。尤其是办公室族群与夜班工作者,心血管疾病风险比一般人高出近一倍。

专家提醒,猝死并非毫无征兆。胸口闷痛、心悸、头晕、气促、疲倦、睡眠不稳,都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很多人误以为“只是太累”,却可能错过黄金急救时间。

医生建议:

  •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完整体检,包括血压、血糖、血脂与心电图;
  • 出现不适立即就医,尤其是胸痛或呼吸困难时;
  • 规律作息,避免长期熬夜与过劳;
  • 减少咖啡因与能量饮料摄取,戒烟控酒;
  •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医疗专家呼吁,健康检查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属。任何人,只要生活节奏过快、压力过重、饮食不均,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猝死高危群体。

命来无声,别让警钟在失去后才响起。
工作可以再做,钱可以再赚,但生命,只有一次。

上一则新闻被质疑复赌 YBB被拍到玩扑克牌
下一侧新闻特朗普贸易风暴2大“奇观” 欧日未报复、中国“没在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