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头发会变白?而这一看似无害的衰老特征,竟可能与致命的皮肤癌——黑色素瘤——存在某种联系。
东京医科齿科大学由西村绘美(Emi K. Nishimura)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近期在《自然细胞生物学》(Nature Cell Biology)发表研究指出:毛囊内负责制造色素的干细胞在面对压力时,可能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死亡或癌变。
研究人员在小鼠模型与组织样本中观察到,当色素干细胞遭受DNA损伤(例如模拟紫外线照射的化学刺激)时,有些细胞会停止再生并转化为成熟色素细胞,随后死亡,导致毛发失去色素而变白。
然而,若细胞所处环境提供了“存活信号”——例如某些促进生长的分子(如KIT配体)——这些受损干细胞反而可能继续分裂与存活,逐步累积基因缺陷,最终演变为黑色素瘤。
换句话说,相同类型的干细胞,在不同微环境下,可能带来完全相反的结果:要么让头发变白,要么诱发癌症。
西村博士解释,这项研究重新定义了“白发与黑色素瘤”之间的关系——它们并非毫无关联,而是干细胞在压力下的两种不同反应结果。白发或许代表身体主动清除受损细胞的过程,而当这种机制失衡,残留的受损细胞就可能转变为癌变源头。
尽管研究目前仅在小鼠身上进行,但科学家认为,这一发现有助于解释为何部分人类会在没有明显前兆的情况下罹患黑色素瘤,也揭示了人体衰老机制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以牺牲青春外表,换取避免癌变的代价”**。
研究团队强调,细胞对压力反应的微妙平衡,正是区分自然老化与致命疾病的关键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