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外科医生陈荣坚分享真实病例,提醒民众“吃太多水果也可能埋下乳癌风险”。他透露,曾治疗一名38岁女性患者,因摸到乳房硬块前来就医,最终确诊为第二期乳癌。令人意外的是,该患者并非乳癌高风险族群,却因长期高摄取水果中的碳水化合物,间接引发健康危机。

陈荣坚指出,这名患者没有家族病史,也未曾接触放射线风险环境,且已育有子女,原本属于乳癌风险较低的人群。然而深入了解饮食习惯后发现,她几乎每天都以“多吃水果养生”为原则,摄入大量含糖量高的水果。

Advertisement

“很多人以为碳水化合物只有甜点或糕饼才有,其实米饭、面食甚至某些水果,像西瓜、芒果、荔枝、龙眼、凤梨等,都富含高糖分与碳水化合物。”他说,并强调并非完全不能吃,而是要“适量甚至少量”。

他解释,过度摄取碳水化合物会引发身体慢性发炎反应,研究显示,这种情况可能增加罹患乳癌、胰脏癌与大肠癌的风险。有报告指出,嗜吃碳水化合物的人,罹患乳癌的机率比一般人高出约67%。

“癌症其实是身体细胞异常生长的结果,当细胞再生时若环境不健康、营养失衡,就容易产生变异。”陈荣坚说,若摄入过多碳水化合物而蛋白质不足,身体便可能在发炎状态下生成异常细胞,最终演变成癌症。

他呼吁,民众切勿盲目追求“养生饮食”,过度偏食反而可能伤身。“我也见过有人因过度进补反倒引发其他疾病。”他建议,真正的健康之道在于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与良好睡眠,“别迷信单一食物能防病,健康没有捷径”。

上一则新闻中学校园命案 嫌犯将接受一个月精神评估
下一侧新闻美里医院血液告急 呼吁民众踊跃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