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被视为清新象征的雨水,如今也可能含有危害健康的微塑胶颗粒。印尼国家科研与创新局研究发现,雅加达雨水中普遍存在来源于城市人类活动的微塑胶,提醒塑胶污染已经从土壤和海洋扩散到大气层

研究显示,这些微塑胶多为纤维状或细碎塑胶片,主要包括聚酯、尼龙、聚乙烯、聚丙烯及轮胎聚丁二烯等,在沿海区域雨水中每日平均每平方米约15颗。微塑胶通过道路扬尘、工业排放及塑胶焚烧残留进入空气,再随雨水沉降地面,这一过程被称为“大气微塑胶沉降”。

Advertisement

专家警告,这些微塑胶颗粒可被人体吸入或通过食物链进入体内,可能导致氧化压力、荷尔蒙失调甚至组织损伤。雨水中的微塑胶还可能携带邻苯二甲酸酯、双酚A(BPA)及重金属等有害化学物质,并吸附尾气中的多环芳烃,加大健康风险。

流行病学家、环境卫生专家迪奇布迪曼建议,淋雨后立即用清洁水和肥皂洗澡,可减少附着在皮肤与头发上的微塑胶颗粒,并降低皮肤刺激和过敏风险。他指出,现代都市雨水已不同于数十年前,不仅夹带微塑胶,还包含空气污染物、烟尘及重金属等。

印尼国家科研与创新局呼吁采取多方面行动:

  1. 加强大城市空气与雨水监测,掌握微塑胶浓度变化。
  2. 改善塑胶废弃物管理,减少一次性塑料、提升回收率。
  3. 纺织产业减排,推广洗衣机纤维过滤系统。
  4. 公众教育,倡导垃圾分类与减少塑胶使用。

研究员莫哈末雷扎科尔多瓦强调:“雨中微塑胶现象是人类行为的映射。随手丢弃的塑胶、焚烧垃圾、排放废气,最终会以更细微、更无声却更危险的形式回到我们身上。”

上一则新闻陷入经营危机 英国Pizza Hut宣布破产
下一侧新闻黃金又暴漲 999已逼近RM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