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经营咖啡馆的朋友B曾分享过一段亲身经历。起初,他为了让顾客感受到更贴心的服务,在柜台提供免费白开水。没想到,这项原本出于善意的做法,却渐渐成了店里最大的麻烦。
他说,常有客人只点一份简餐或一杯咖啡,就靠那杯免费的白开水坐上一整个下午,打开电脑办公、打电话、开视讯会议——有时甚至几个人搬着文件、电脑来“开会”,几小时过去,点单仍是“白开水一杯”。在昂贵租金与有限座位的现实下,翻桌率降低让他几乎入不敷出。
从经营角度来看,茶室与咖啡馆的盈利,往往不靠餐点,而在于饮料消费。租金、员工薪资、水电、原料、维护,这些成本层层叠加,利润空间被压缩到极致。若顾客长期“占座不消费”,店家要维持营运就变得困难。
茶水是多数店铺最稳定的利润来源。老板当然希望每位顾客至少点一杯饮品,这不仅是经济考量,也关乎公平——毕竟,空间、冷气与服务同样有成本。作为顾客,如果三五人同行,点上两三杯饮料已属合理,也能体现对店家的体谅。
但规则也不应僵化。有时同行者中有小孩,或确实不适合饮用含糖饮料,店家应灵活处理,而非“一刀切”要求每人点单。如果真想设定最低消费标准,也应明确告示——例如在门口标明“每位顾客最低消费一杯饮品”。白纸黑字写清楚,顾客可自行决定是否入座,也避免日后争执。
一杯水,看似简单,却常成为老板与顾客之间微妙关系的缩影。经营者希望被理解,顾客希望被尊重。或许,真正让一间店长久经营下去的,不只是茶香与咖啡味,而是双方在理解与体谅中找到的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