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图形处理器巨头英伟达(Nvidia)是否真的“失守”中国市场?首席执行员黄仁勋近日在受访时罕见证实,美国持续的出口管制已让公司在中国人工智能(AI)晶片领域的市占率,从曾经高达约95%骤降至“完全归零”。
“如今我们在中国的市占率是零,从95%一路跌到零。”黄仁勋直言。这是英伟达首次公开披露中国市场占有率的具体数字。虽然他未点名涉及哪些产品,但外界普遍认为他所指的是该公司数据中心用GPU系列。自2022年10月起,这类产品已多次被列入美国出口限制名单。
2023年,美国进一步扩大出口禁令,使得英伟达为中国量身设计的A800与H800晶片不再符合出口条件,而替代产品H20也因许可证问题迟迟无法放行。这一连串措施,几乎让英伟达在中国的高端AI晶片业务陷入停摆。
黄仁勋对此表示:“我无法理解任何决策者会觉得这样的结果是好事。最终的后果是,美国失去了全球最大的潜在市场之一。”
中国曾是英伟达营收的重要支柱
根据公司以往披露,中国市场贡献了其数据中心部门20%至25%的营收。英伟达在最新财报中指出,数据中心业务年收入已突破410亿美元(约1732亿令吉),按年增长56%,是公司成长最快的领域之一。虽然该数字涵盖广泛的云端客户,但AI基础设施仍是主力驱动。
随着出口管制加剧,英伟达面临供应链与需求重塑的风险。
美国政策的连锁效应
美国的战略目标是限制中国取得先进AI运算晶片,但黄仁勋的发言暗示,政策影响远超预期。他透露,英伟达现阶段所有营运预测皆假设“中国市场贡献为零”,若未来形势转变,“那将是意料之外的惊喜”。
与此同时,AI产业链出现明显“分化”趋势。中国各大科技公司与AI实验室正加速采用国产替代晶片,以降低对美国技术的依赖,推进计算硬件的本土化进程。黄仁勋早前便曾警告,全面封锁只会迫使中国自主研发出具有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尽管如此,他仍强调希望未来有机会重新进入中国市场。但就目前而言,英伟达已正式将中国从其营收预期中剔除,象征着这家AI晶片霸主在全球最庞大市场之一的暂时退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