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价持续上涨、薪资增长停滞的日本,打工族的生活压力愈发沉重。
根据《The Gold Online》报道,现年35岁的田村诚(化名)在东京一间中小企业担任行政职,已工作13年,月薪实领仅20万日元(约6200令吉)。扣除8万日元房租(约2480令吉)及日常支出后几乎所剩无几。过去五年间,他每年加薪幅度仅500至1000日元,收入增长几乎停滞。无奈之下,他决定在下班后发展副业以维持生活。
起初,田村利用外送平台接单,下班后骑脚踏车外送1至2小时,每月可额外赚取2万至3万日元(约620至930令吉)。周末他则整理旧物,将家中电玩、家电上架至二手交易平台。近期,他又尝试小规模选品转售,到折扣店、市集购入杂货与旧书再转卖。
经过数月摸索,他的副业已逐渐稳定,每月能带来约5万日元(约1550令吉)的额外收入。田村坦言,起初担心体力不支或被熟人撞见,但经济现实逼得他不得不咬牙坚持。“相比正职里那种看不到成果的忙碌,副业带来的每一笔收入都让我更有实感与成就感。”
近年来,日本政府积极推动“副业解禁”政策。厚生劳动省鼓励企业在确保员工健康与工时合理的前提下,开放从事第二职业。然而,社会上也出现质疑声音——有人认为,政府一边提倡兼差,一边又严格限制加班时数,若企业评估与加班制度未同步改革,反而可能让上班族陷入“不能加班却没钱赚”的困境。
此外,不少四十岁左右因病暂退职场者也表示,康复后重返求职市场困难重重,只能以兼职或外送工作补贴生活;但受社会保险制度限制,他们无法增加工时,只能四处接单维持收入。
这反映出,日本劳动结构正面临新课题——如何在正职获得合理报酬与稳定工作条件的同时,让副业成为可持续的经济支撑,而非迫于生计的“第二份疲惫”。